济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在外面提起济南,我总是骄傲地告诉大家,济南是我的家。
山东人都知道济南的那三个地方,所谓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省外人就不太清楚了。大多同龄外地人对于济南的认识来自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也就是上面引述的这一篇,因为出现在每个人的课本里。
文章里描述的济南,我觉得,与我儿时认识的那个很像,但是与今天看到的这一个,有很多不一样了呢。这些年以来,济南也拆了不少老房子,路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在一条接一条地修着,忽然之间,我这个生在济南长在济南的人都不太认识这个城市了。
不过,也有不变的那些东西。
泉还是那个泉,熙熙攘攘的人依旧认为泉是济南人的根,济南的自来水都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喝起来都是甜的。
湖还是那个湖,在大明湖上开一条船围着几个岛转上几圈,风吹着,手浸在湖水中,闭上眼睛,幸福得很,管船的小伙子年岁跟我差不多,如同兄弟一样,与他们交谈亲切自然,根本不像很多南方人。
山还是那个山,我家院子刚进去的地方有长长一条道,正面直对着就是千佛山主峰,进进出出都看得见。这山,白天是为外地人开的,清晨和夜晚,是为济南人开的。夜幕降临,管理处的人只要下班回家就可以,门也不用管,自然免费开放。生活渐渐好起来的济南人,开着自家的车,到千佛山来散步。昨晚沿着旅游路经过千佛山后门的时候,停在路两旁的车,足足有300多辆,绵延整个山。

[singlepic=15166,700,525]

家里院子里的三叶草

宁静的济南,如此轻松,如此惬意。

今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事件的50周年,1958年,美国军方设立了一个特殊机构,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该机构后来孕育了Internet。今年还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浏览器,Mosaic的诞生15周年,Mosaic将Internet带到普通人的手中。VanityFair对这些发明创造了Internet技术的人进行了超过100小时的访谈,本访谈录中文翻译将分9个章节发表。

第一章:概念
Paul Baran是一个电气工程师,1960年他工作于Rand Corporation公司之际,发明了Internet的重要基石之一,数据包交换。数据包交换不同于传统的电话交换,电话交换将数据完整的通过电路传送,而数据包交换将数据打散成一个个独立的包,每个包都包含自己的寻址信息,这些数据包到底目的地之后,再重新组装成原来的数据。当时持同样想法的还有英国的Donald Davies。

[singlepic=15095,,left]

Paul Baran:
当时我们需要一个能经得住打击的通讯系统,但我们没有,苏联的导弹瞄准了我们,导弹可以摧毁我们的电话系统,当时,战争决策命令通过两种途径发出,一是电话系统,二是无线电,电话因为是个集中式系统,间接的打击足以将之破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非集中式的系统,即使受到打击也能够找到其它路径。
我获准开始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我只是做了数据包交换的一小部分工作却因整个Internet遭到责备,技术已经成熟到一定程度,所需的东西已经具备,需求摆在那里,经济看上去也不错,那就找人做吧。

Leonard Kleinrock,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U.C.L.A., was instrumental in creating the earliest computer networks, in the 1960s. J. C. R. Licklider, one of the fath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s the first director of arpa’s computer-science division.
Leonard Kleinrock是U.C.L.A.的计算机教授,60年代时被指派创建最初的计算机网络。J. C. R. Licklider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之父之一,是ARPA计算机部的第一任主管。

Leonard Kleinrock:
Licklider是个思想敏捷的人,他为我们打下了基础。他预见了计算机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人机交流,另一个广泛的应用,包括教育,创作,商务,他预见了一个连在一起的信息世界。当时的文化氛围是,你遇到了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就放手让他做,不要告诉他如何做,只告诉他你感兴趣的东西,我需要人工智能,我需要网络,我需要分时系统,不要告诉他如何实现。

Robert Taylor left nasa and became the third director of arpa’s computer-science division. Taylor’s chief scientist was Larry Roberts, who oversaw development of the Arpanet. arpa’s director was Charles Herzfeld.
Robert Taylor离开Nasa后,成为ARPA计算机部的第三任主管,Taylor手下的首席科学家是Larry Roberts,他负责指导Arpanet的开发,ARPA的主管是Charles Herzfeld。

Bob Taylor:
1957年的人造卫星让很多人震惊,艾森豪威尔让国防部设计一个特殊部门,以便我们可以掌握主动权。ARPA的文化是孤注一掷,首先它有无限的权利,如果ARPA需要空军,海军或陆军的合作,它可以立即得到,不会有任何质疑,那里没有官僚主义,任何事都很容易执行。

Leonard Kleinrock:
Bob Taylor一直为整个国家的众多计算机科学家提供资金,他认识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访问生命尤关。

Bob Taylor:
当时ARPA零星地发起了计算机之间的分时交流,它们分散在全国。我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中,有一个终端同M.I.T的分时系统连接,我还有一个同U.C.Berkeley的连在一起,还有一个是同Santa Monica的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分时系统连接,还有一个同Rand公司的连接。
我要使用这些系统,必须从一个终端走到另一个终端,于是我想,为什么不能只有一个终端,我想连接到哪里就连接到哪里,结果就诞生了Arpanet。
当我打定主意要创建这样一个网络,那时是1966年,我来到Charlie Herzfeld的办公室,他非常迅速地重新做了预算,从别的办公室拿来100万美元,让我动手做,整个过程只花了20分钟。

Paul Baran:
数据包交换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AT&T,他们竭尽全力阻止,他们当时在通讯领域拥有绝对的垄断,当听到别人讲有一个更好的系统时认为那是无稽之谈,他们觉得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Bob Taylor:
同AT&T合作就象同原始人合作一样,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进来,以便可以早期得到我们的技术,他们说,不用。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数据包交换根本行不通,他们的态度很强硬,结果AT&T没有赶上网络的早班车。

RobertKahn加入M.I.T电气工程系之前,在贝尔实验室从事技术工作,1966年,他进入剑桥从事网络理论,并一直工作到1972年。70年代,当他被任命为ARPA计算机部的主管之后,同Vint Cerf一起研究TCP/IP网络。

BobKahn:
那时全世界还没有几个分时系统,AT&T可能说,我们可能需要50或100个机构,甚至几百个,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这些,那时,个人电脑还没出现,任何东西都需要在那些昂贵的大型机上做,这里面不会有任何商机,我们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其实这就是ARPA存在的意义。

Stewart Brand以编撰全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著称,他是个人类学家,是全球商业网络(Global Business Network)的创始人之一。

Stewart Brand:
那个时代一切缘于ARPA,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资金来自政府,Arpanet的初衷是汇集计算力量,不是用于电子邮件,但最终计算力量的汇集并非多么重要,电子邮件却成了杀手级应用。当时,有两伙人,一伙企图让计算机资源融合,一伙努力让人们相互连接,发明来自多个方向,人们并没有有意要那样做。
不管怎样,我们那时都是些晚九朝五的科学家,整夜不睡,头发长长,卖命工作赢得尊重,我们绝大多数是男性。

Internet的诞生
1969年,ARPA将界面消息处理器(I.M.P.’s),也就是节点或数据包交换机硬件设计的任务给了Bolt, Beranek & Newman。Edward M. Kennedy议员在一封祝贺函中称I.M.P.’s为“跨信仰”(interfaith)消息处理器。

Bob Kahn:
他们说,我们需要一个网络。这有点象奔月火箭,背负着一大堆东西,从Florida的发射台出发,再从月球上带点东西回来。

Larry Roberts:
当时有两个参与竞标的团队势均力敌,BBN和Raytheon。我根据他们的团队结构与人员情况做出选择,我觉得BBN结构更简单,没有很多中层经理。

Bob Kahn:
Larry Roberts是个工程师,事实上,Larry几乎一个人创建了Arpanet,当Larry在BBN和我们签下合同,他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过程,8个月的期限一满,BBN团队于1969年8月30日向U.C.L.A.提交了他们的I.M.P.原型。

Leonard Kleinrock:
1969年9月2号,I.M.P.第一次同它的主机建立连接,当时是在U.C.L.A.,我们甚至没有没为那个时刻留下任何记录,没有人注意到那件事。1969年发生了很多事,人类登月成功,Woodstock. Mets赢了世界职业棒球大赛,Charles Manson在Los Angeles杀人,Internet诞生。人们都知道前三件事,却不知道Internet的事。

[singlepic=15097,,left]

于是,交换机出来了,没人注意到这个,然而,一个月之后,Stanford研究院拿到了他们的I.M.P.并连上了他们的主机,试想一下,一个方形的盒子,我们的计算机,连上了5或10英尺之外的一个交换机,在400英里之外,Stanford研究院,还有一个,他们之间用高速线路连接,我们将用这个尚不成熟的网络连接两台主机。
在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点30分,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一条日记,“同Stanford研究院实现了主机对主机的交流”,如果你允许我用一点诗意的话来描述,就是,1969年9月发生的那件事是襁褓中的Internet的第一次呼吸。

Bob Kahn:
从那以后一年半的时间,都没出现过真正运行的站点。原因是,你必须实现接口,建立协议,必须同操作系统连接,必须同应用连接。我的结论是,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来激发别人,于是我同ARPA商谈做一个演示,他们联系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讯大会。
Vint Cert当时在U.C.L.A.与Leonard Kleinrock同事,他和Bob Kahn共同设计了TCP/IP协议。他现在是Google的一名执行官,他的头衔是“首席Internet传道官”

Vint Cerf:
Arpanet的一个特点是连在上面的机器都是基于分时系统的,在分时系统中,互相为对方留取文件十分常见,Bolt, Beranek & Newman的一个叫Ray Tomlinson的人,想出了一办法,将文件通过网络从一台机器传到另一台机器并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供人访问,他说,我希望用某个符号来分隔接收者的名字与文件所在机器的名字,他在键盘上找了找,发现了“@”字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Robert Metcalfe曾在M.I.T.为Arpanet工作,他后来发明了以太网并创建了3COM。他还提出了Metcalfe法则:随着网络上用户的增长,网络的价值成级数增长。1972年,Metcalfe被指派在I.C.C.C.大会上为Arpanet做演示。

Bob Metcalfe:
想象一下,一个胡子拉碴的毕业生出现在10几个AT&T执行官面前,他们穿着笔挺的西服,我给他们做演示,我在Arpanet中到处穿行,告诉他们,看,这里是洛山基的U.C.L.A.,这里是旧金山,这里是芝加哥,这里是剑桥,是不是很Cool?我正这样做着演示的时候,系统崩溃了。

我转过身,看着这10几个AT&T笔挺的家伙,他们全在笑,从那一刻起,我和AT&T结下了梁子,因为我知道那些杂种在彻底和我作对,直到今天,我仍不愿提到AT&T,我的手机是T-Mobile的,我家所有人都用AT&T,只有我用T-Mobile。

随着网络的发展,也同时发展出另外几种网络,大西洋对岸,法国科学家Louis Pouzin创建了他自己的Arpanet,唤作Cyclades。那是一个包交换卫星网络(Satnet),预示着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交流所可能带来的混乱。Bob Kahn与Vint Cerf 1973年设计了TCP,Internet在TCP扎根,TCP是不同网络进行连接的一种方式。

Larry Roberts:
我们建起Arpanet之后,很多人建网,每个人都在竞争,每个人都有他要做的事。因此,找到一个协议非常重要,这样他们才能相互交流。Bob Kahn真正推动了这一进展,该协议没有许可化,他们向世界证明,将一些东西免费会极大推动它的标准化进程。

Vint Cerf:
Arpanet证实了数据包交换的有效,也证实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类型的计算机通过相同的包交换协议进行交流。Bob Kahn和我所在的工作说明,使用不同的协议,我们可以使几乎无穷种不同的网络通过包交换互相连接,TCP使互联网互联。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成功了会发生什么,我们知道移动的可能,知道卫星,我们知道这些东西将具有多么大的威力,我们惟独不知道其中蕴涵的经济价值。

TCP被引入后的10年,Internet被大学的研究者与其它尝鲜者所拥抱,Web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最初的电子布告板。1977年,苹果公司创立,并推出个人电脑苹果II,1981年,IBM发布了IBM PC。

Bob Metcalfe:
早期,计算机价值上百万美元,它们有整间屋子大,一个城市只有那么一两台。个人电脑在70年代末随着苹果而发展起来,但个人电脑的大事件是1981年8月的IBM PC,那是非常大的事件,因为个人电脑成为商业工具,从大学走进商业,不日便成为消费品。

1985年,一个叫做Control Video的公司雇佣了Steve Case,他当时是必胜客的产品经理,被请来为他们的电子游戏服务做市场。几年后,Case成为CEO并将公司发展为一个交互服务公司,该公司后来重命名为AOL,他们著名的“You’ve got mail”成了一代计算机用户的口头禅。

Steve Case:
我们始终相信让人们互相交流是杀手级应用,不管是198年发布的即时消息还是聊天室,或者电子布告板,交流始终是前沿与中心,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商务或娱乐,都是第二位。我们认为交流超越了内容。
这一媒介最大的突破是PC供应商在他们的机器中捆绑了调制解调器,我们为此花了许多年,最终在1989年说服了IBM,在那之前,调制解调器一直被当作外设看待。

E-mail的使用很快也带来了垃圾邮件,DEC公司的市场影销人员Gary Thuerk在1978年向Arpanet发送了人类第一封垃圾邮件,那是一份将在California举行的两款产品演示的公开邀请(Ferris调查机构估计2008年全球反垃圾邮件的开支将达到1400亿美元)。在1988年之前,E-mail还没被广泛使用,几乎所有的E-mail都用在学术和军事领域。那一年,里根的前国家安全顾问John Poindexter在反伊朗丑闻中落马,他出庭的时候第一次在法庭上使用了电子邮件证据,Dan Webb是当时的检查官。

Dan Webb:
坦率地说,我并不知道到底用了什么E-mail,突然间,那些国家的高级官员开始用一种令人惊奇的直白方式交流,就象在交谈一样。让我眼界大开的是新证据呈送方式,我们一直使用目击证人,我们靠回忆重现曾经发生的事。突然间,我们有了一种叫做E-mail的证据,逐字逐句地记录了当时所交流的一切。

Steve Case:
我记得当我们的增长突然加速,有那么多人想使用AOL,以至于我们无法处理那么多请求,有一段时间,我想大约是23个小时,我们的系统停机了,整个国家都在谈论,就象停水或停电了一样。

当Internet真正成为全球化系统,它面临的潜在危险也加剧,互联是它强大之所在,也是软肋。第一次重要攻击是1988年11月2日的Morris蠕虫,由Cornell大学的研究生Robert Tappan Morris编写。Keith Bostic那时是Berkeley大学的计算机程序员,是参与围剿Morris病毒者之一。

Keith Bostic:
基本上讲,Robert Morris发现了Unix系统中的几个安全问题,觉得他可以写一个蠕虫病毒,他是个学生,并无恶意。不幸的是,他在程序中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结果,几乎关闭了整个网络系统。

Morris成为反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的第一个被告,他最终被罚超过10000美元,并判处三年监禁和400小时社区服务。MarkRasch是当时司法部的高级计算机犯罪律师,也是Morris案的检查官。

MarkRasch:
从法律的角度我们当时想弄清两件事,一,这是否故意行为?二,这是否犯罪?如果是,谁该负责。当时做了大量的侦探工作,在Morris自首之前,我们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了。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首席科学家,他先是告诉了他父亲,他告诉又告诉了政府官员,我不想说得刻薄,他向他父亲承认是因为当时是个吓坏了的20岁的孩子,他父亲告诉别人是因为应该那样做,以便政府不会过度反应,比如猜疑到苏联人的头上。
Morris病毒没有破坏任何信息,只是自我复制,从另一个方面说,他运行的时候,将网络上10%的计算机弄得无法工作,军事设施也被从网络中断开。
这个事件是一个分水岭,试想一下,一个从没做做过坏事的人都能做出这样的事,那些蓄意破坏的人会怎么样。

1991年,世界上最大物理实验室,位于日内瓦的Cern,为世界带来了World Wide Web,一个文档链接系统,由英国科学家Tim Berners-Lee联合他的比利时同事Robert Cailliau发明,这个充满活力的全球信息资源为浏览器的发明带来可能。第一个浏览器是Mosaic,由Illinois大学的学生Marc Andreessen发明,Silicon Graphics的创始人Jim Clark注意到这项发明,并同Andreessen一起创办了Netscape。

Robert Cailliau:
Web事实上由3部分组成,超文本,个人电脑,以及网络。网络,我们有了,个人电脑也有,但不怎么用,因为人们不知道可以用来做什么,除了偶尔玩玩游戏。什么是超文本?它是一种为文本带来深度结构的方法,链接,象我们现在知道的一样,是一些带蓝色下划线的文字,你可以点击并进入其它地方,这是超文本最简单的定义。

Lawrence H. Landweber是Wisconsin大学的计算科学名誉教授,1979年创办了CSNet,该网络不经Arpanet而将大学链接在一起。

Lawrence Landweber:
人们用网络做什么?他们使用E-mail,传输文件,但直到93年,仍没有杀手级应用真正吸引用户,我指的是那些那些非技术学院中的,以及非从事学术活动的人。World Wide Web将互联网变成一个庞大的,从未有过的知识库。突然间,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天气预报或者股票价格,突然间我们有了一大堆有价值的东西。

Robert Cailliau:
连续几个星期,我们想为这项发明取个名字,但实在想不出,最后,Tim说,干脆叫World Wide Web吧。
那时,Cern正准备为World Wide Web申请专利,有一天,我和Time说起这事,我看得出,Tim对此并不热心。他说,Robert,你想发财吗?我对此有些动心,但他好象并不关心这个,他所关心的是是这个发明确实好用,而且人人都能用。他尝试说服了我,接下来的6个月,我做了很多事,确保Cern将这一切为公众开放。

Marc Andreessen:
Mosaic是在Illinois大学开发的,我那时还没毕业,但我是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成员。当AlGore说他创造了Internet,他指的是,他创办了这四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Mosaic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业余时间从事的一个副项目,我们这样做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当时从事的正式项目前途渺茫,第二,所有的有趣的事都在Internet上发生。所以,我们对自己说,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连接到网络,即使只是为了收发邮件,如果所有的个人电脑都将图形化,我们将拥有一个连接了大量图形化界面的个人电脑的世界,我们应该开发一个程序,以便人们可以通过图形界面访问这个世界。
现在想起来那没有什么希奇,但在当时,那是很有创意的思想。当我们在1992年圣诞节假期开始Mosaic项目的时候,我早上4点出门,到7-Eleven买点吃的,看到架子上有《连线》创刊号,我买下来。那里全是科幻小说,Internet还未被提及,甚至在《连线》杂志上。

Sky Dayton:
我当时在L.A.拥有几间咖啡屋,同时和别人一起经营一间计算机图形公司,这时我听到了Internet这个词,我想,这东西听上去很有趣,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电话,拨通了411,我说,请帮我查Internet的号码,接线员说,什么?我说,请帮我查名字中含Internet的公司,结果什么也没查到,我想,这很有趣,Internet到底是什么?

Jim Clark:
我在Silicon Graphics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希望创建一个有竞争力的计算机公司,但最终很沮丧。所以,94年初,我辞职并离开Silicon Graphics董事会,并主动放弃了一份1000万美元的期权,我辞职那天,遇见了Marc Andreessen。
最初,Internet最触动我的是,Internet将让报业发生改变,将改变分类广告业务,改变唱片业。于是,我找到滚石杂志,找到Times Mirror以及时代华纳。我们向他们演示,如何通过Internet播放音乐,购买唱片或CD。我们还演示了一些购物程序,我们想让报业看到他们将面临的一切。

Jann Wenner:
Jim和Marc设计了一个演示程序,以前我从没见过超链接,其他人也没见过,这东西简直神奇得要命,你可以点击这些蓝色的,带下划线的文字,一下子就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于是我说,这很精彩,我明白了,但我不想花钱去建这个网站,我们没有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更不要说钱。但我愿意投资,后来我真的给他们寄了一张支票,但他们退回了那张支票,他们说,如果你不想建网站,我们就不要你的钱。

Lou Montulli是早期浏览器Lynx的开发者,也是Netscape的创始工程师之一,后来,他创办了Epinions.com(就是现在的shopping.com),他还和别人一起创办了Memory Matrix。

Lou Montulli:
Jim有一种才能,他可以说服你相信很多事情。他将我们的脑子塞满了改造世界的想法,而且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结结实实地赚一笔。
一开始,当然,微软还没加入竞争,所以,Netscape很快占领整个浏览器市场,我花了一年时间就从市场占有率零发展到80%,但我第一次在电视黄金时间的广告上看到http的时候,才真正知道我们给世界带来的冲击,而一年前,还没有人听说过这个。现在,我们在黄金时间的广告上到处能看到URL。

Jim Clark:
有时候,你知道,你只是遇到了合适的时机,一旦大众都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了新主意,我们基本上创造了90年代技术股票的繁荣,几乎失去了控制。

Vint Cerf:
突然间,那个精灵被从瓶子中放出来。

1995年之前,Netscape统治了整个浏览器市场。1995年12月7日,微软CEOBillGates向他的员工做了一次演讲,勾画了微软的Internet战略,他将Netscape定为目标,组建了一个由高级程序员组成的团队开发IE,业界将这个事件叫做珍珠港日。

Lou Montulli:
从技术的角度,我们不会对微软表示尊重。他们曾让三四个行业内的大公司倒闭,他们的手段仅仅是照抄他们的东西,然后通过价格和市场谋略取胜,计算机科技界有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微软并没有创新精神,他们先是后来居上,然后在那个位置上停滞不前。

1991年,微软将Thomas Reardon任以要职的时候,他刚刚21岁,他成了IE的项目经理。

Thomas Reardon:
在微软,我是第一个了解Netscape的。我记得当时给Netscape打电话,说,嗨,我是微软的,我在找那些做浏览器的人,我们准备在Windows中集成一个浏览器,我们是否可以看一下你们的技术,我们可以集成你们的产品,或者干脆买你们的技术,他们直接挂了我的电话。

1995年6月,微软派了几个代表,包括Reardon,去Netscape位于硅谷的办公室,商谈浏览器技术。

Thomas Reardon:
我知道,这听上去好象我是一个来自微软的坏家伙,但你必须记住我那时才24岁,还不是这个行业的翘楚,我们企图和Netscape建立合作关系,但最终扯到了反托拉斯案上。

Gary Reback在Palo Alto有一个律师事务所,Carr & Ferrell。他是Netscape的律师,极力说服司法部惩罚微软。

Gary Reback:
一伙微软的执行官员来到Netscape见我们,微软的人说,如果你们愿意将你们的浏览器做成一个新应用的平台(意味着集成到Windows中-译者),那我们就停火,如果你们还坚持目前的模式,将Netscape仅仅作为一个Windows应用,那我们给你一块地盘,我们就在中间画一条线,你做你的市场,我做我的。

Thomas Reardon:
我们和Netscape的谈判充满火药味,我们告诉Netscape,你们必须接受这笔交易,否则将来有你们好看的。那时Marc Andreessen一直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做着记录,于是他们和著名的反托拉斯律师Gary Reback取得联系,他们是一起的,他们不停地问我们一些古怪的问题,我们本来是去做商务谈判的,说的是技术和工程,结果到了最后,他们全部谈起了反托拉斯的事,Gary Reback当晚就把这事递交给司法部,简直扯淡。

Hadi Partovi是微软IE开发组的经理,他后来和别人一起成立了Tellme Networks,并成为iLike的总裁。Jim Barksdale是Netscape的总裁。

Hadi Partovi:
Marc Andreessen和Jim Barksdale一直在说废话,我们两家有竞争,但他们觉得他们超过我们很多,并认为最终一定会赢。从一方面讲,他们是大卫,我们是那个被杀死的巨人,从另一方面讲,IE当时在浏览器市场只有5%的份额,最初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这挑起了很多人的竞争劲头。Marc Andreessen说,Windows简直是毫无价值。

Thomas Reardon:
Andreessen说Windows算个狗屁,这挑起了我们的干一仗的决心。那年的那场会谈被称为珍珠港日,Bill说,好,那我们就干一仗好了,IE的开发团队一下子从5个人增加到300人。

Hadi Partovi:
我把Netscape的那些人说的话,以及他们的头像打印出来,贴在IE开发组的走廊里。

Jim Clark:
微软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干掉我们。我们当时正和Compaq, Gateway这样一些PC商场谈判,希望在他们的机器中捆绑Netscape,微软威胁他们说,如果那样做,就撤消他们的Windows许可,最终,不用说,他们都躲得远远的。

Thomas Reardon:
我们热情洋溢地投入到这场战争,我们每6个月发布一个IE版本,那时,和Web有关的程序简直多得不得了。

两年半以后,IE超过了Netscape,当微软将IE免费集成到Windows时,浏览器之站到了一个关键时刻。2000年,美国地方法院法官Thomas Penfield Jackson判定微软在使用Windows的垄断地位打击对手的时候触犯了法律,他命令将微软拆分成两个公司。2001年,联邦法院在微软的上诉中支持了Thomas Penfield Jackson的判定结果,但驳回了将微软拆分成两个公司的命令。那年年底,微软同美国司法部达成谅解,在用户还有别的浏览器可以选择的前提下,允许微软在Windows中集成IE。

Thomas Reardon:
伴随着Netscape和微软的浏览器之争,整个世界突然明白,原来Web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Web疯狂发展起来。

在所有的旧媒体中,没有人象Barry Diller那样迅速地抓住了Internet的力量,他将自己的电视购物频道QVC转变为一个交互式Web企业。到今天,Diller已经拥有超过60个Web公司,包括Ticketmaster,Match.com以及Expedia。

Barry Diller:
我使用PC比绝大多数人都早,这让我知道了一种叫做交互的东西,在Web诞生前三年,我就开始搜集相关技术,所以,当Web最终到来时,我已经是先行者了。我并不喜欢旅行,当时我对自己讲,上帝,让Internet来做旅行生意该是多么棒的主意。于是我们做成了,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很好。

Jeffrey P. Bezos在1995年于西雅图创办了网上书店Amazon.com,Amazon如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零售商。

Jeff Bezos:
那一年,Web的增长率为2300%,我列了20类可以在线销售的产品,最终选择了书籍,我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希望找到一种种类繁多的产品,那时,世界上有上百万种图书,我还希望找到一种只能在Web上做大的产品,一个拥有庞大种类的书店只有在Web上才是可行的,你没有办法在纸质的目录上印刷这么庞大的书目,这个书目可能比几十本纽约电话黄页都厚,而且你印刷这个书目的同时,它们很可能已经过时了,你很难在传统的书店中实现这些,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书店拥有15万种图书,远不及网上书店的规模。

[singlepic=15098,,left]

当我们开业时,我们推出了超过100万种图书,那时我们的系统还有很多错误,我的一个朋友说,你可以在订购数量那里填写一个负数,估计那要我们向你的信用卡付款,然后等待你给我们发货,我们很快修改了这个错误。

1995年,出生在法国的伊朗籍计算机程序员Pierre Omidyar创办了拍卖网ebay,它现在拥有2亿7600万注册用户,遍布39个国家。(在eBay,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卖,比如,你不可以买卖彩票,开锁工具以及人体器官)

Pierre Omidyar:
到了94,95年,让网页实现交互功能的技术已经出现,我推崇一种市场理论,这个理论是,如果你有一个高效的卖场,商品就可以以公平的价格交易,最终我认为这个卖场就是Web,我可以创造这个一个地方,来自全世界的人可以在这里交易,不管你来自何方。于是,95年的一个周末,我坐下来写了第一段在线拍卖程序。
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人心向善,你敞开给人怀疑,却发现人人都值得信赖,eBay证明,你可以相信一个陌生人。

Jeff Bezos:
我们创业的时候,在水泥地板上工作,我的一个软件工程师说,我的膝盖和后背快断了,我说,我刚想了个很棒的办法,我们可以买几个垫子,那个人看着我说,Jeff,我们需要几张桌子。我第二天就买来了桌子,结果我们的效率提高了一倍。

1994年,Stanford大学的两个学生杨志远和David Filo一起创办了Yahoo,一个早期的门户和搜索网站,这个网站直到现在仍然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杨志远:
始终的挑战是如何满足用户的期望并弄清他们需要什么。我记得早期我们清点使用Yahoo的国家数,没多久,就超过了90个国家,我们甚至从来没有宣传过,全靠口耳相传。

David Filo:
早期,我们没有收入,也没有明确的赢利计划,大约过了6个月,我收到了第一张广告支票,那时我们最大问题是如何养活我们自己。

1995年,一个叫做Craig Newmark的软件工程师创办了免费的在线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org,如今,Craigslist每月有4000万用户使用这个服务。

Craig Newmark:
我从小就窝窝囊囊地活着,高中时,我带着厚厚的眼镜,拿着塑料文具夹,我不是夸张,我一直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抛弃,现在,我没有忘记那种感觉,我希望每个人都不被冷落,这是我们现在所做的。
1994年,我在Charles Schwab软件公司工作,我在网上浏览,看到很多人在互相帮助,于是,我建立了一个小小的邮件列表,向10到20个人发送一些艺术和技术展会的消息。
接着,人们建议在里面偶尔放一些求职或买卖的信息,我说,房屋租赁也不错,一切都进展顺利,直到1995年5月,我的邮件列表在拥有240个用户以后崩溃了,我不得不想一个新名字,我一开始想叫SF Events,但我周围的人早已把它称Craigslist,最终Craigslist成了一个品牌,我一直在用。
我想说,我们的模式和跳瘙市场差不多,人们有东西想卖,就拿来卖,没有那些生意场上的麻烦事。这个网站很琐碎,全是些日常的事,但有时候,确实有人需要通过它和其他人联系,我们的网站有时候也这样做,最好的例子是Katrina飓风那阵的New Orleans站,那些幸存者通过Craigslist告诉他们的亲人或朋友他们的情况,一些人在上面找人。

最早的在线杂志是Slate杂志,由微软出资,创办者是Michael Kinsley,他是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New Republic杂志的前主编,同时是电视节目Crossfire的主持人之一。

Michael Kinsley:
我在报纸上看到微软CEO Steve Ballmer在找一名资深媒体作家,来管理他们的在线杂志,那是1995年的夏天,我和Ballmer有泛泛之交,于是给他发了封邮件,说,我是不是你找的那个人,接着,我就去了微软。
人们认为我太大胆,我记得有个叫David Gergen的人,瞪着他著名的大眼珠子,说,他简直不敢相信会有人放弃电视和印刷杂志去投奔Internet。
我们当时遇到的唯一对手是Salon杂志,但和微软共事实在…,微软在支付报酬方面没的说,但要求作家和他们签一堆合同,微软要求每一个作家签署三份合同,他们要求作家清清楚楚地知道微软的要求,甚至要求那些面试者签署赔偿合同。
因为当时面试我的人后来成了我的妻子,所以,我原谅了微软的一切。

Vinod Khosla和他的Stanford同学Scott Mc Nealy,Andy Bechtolsheim,以及Bill Joy一起创办了Sun,他后来加入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Vinod Khosla:
当时报业的那些人还想不到Internet的重要,1996年,我召集了9到10个著名媒体的CEO一起探讨创办一个叫做New Century Network的东西。那些人来自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他们无法相信Google, Yahoo以及eBay会成为伟大的公司,也不认为eBay会取代传统的分类广告。

Pierre Omidyar: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个芭比娃娃收藏社区,他们突然知道了eBay,我永远不会忘记,96年末我们举行了一次聚会,有一个卡车司机也来参加,他驾驶着卡车穿越整个国家,当人们自我介绍的时候,他说,我是个卡车司机,我收藏芭比娃娃。
后来,出了一种Beanie芭比娃娃,我们上市后,在我们的公开报表中显示,Beanie芭比娃娃占了我们8%的业务。

Cindy Margolis曾在电影The Price Is Right中扮演一位前模特,还在Mike Myers的电影Austin Powers: International Man of Mystery中扮演女机器人,Margolis说,Internet可以让人很容易成名,Margolis后来在世界吉尼斯记录中被称作“被下载次数最多的女人”。

Cindy Margolis:
时代造英雄,1996年,人人都在讲Internet。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只是Internet历史的一小部分,你认为是谁创造了“网友”这个词?在MySpace, YouTube, FaceBook,甚至Yahoo和Google家喻户晓之前,Extra(电视节目)曾经将我的一些泳装照贴到AOL,我的小脑袋当时想,既然人们喜欢看,我何不自己贴,后来我就贴了。

Smoking Gun是这样一个网站,它经常发布一些犯罪记录文件,如逮捕记录,犯罪嫌疑人的头像,The Village Voice的前记者William Bastone同他的妻子,连同编辑Daniel Green一起创办了这个网站。

Bill Bastone:
当您得到一些警方的记录,或者FBI的备忘录以及供词,作为记者,你只能使用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仍然很精彩,只是因为包含一些可能带着亵渎意味的内容,无法在那些家庭报纸上登出。
我始终觉得网络将是这些材料合适的去处,如果我个人将这些材料整理出来,放到网上,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很多人都想看一些普通人无法得到的东西。
这个网站于1997年4月17日创办,我那时还没有电子邮件地址,我记得向大约40家媒体发了份传真,告诉他们我们网站开通的消息。

Internet作为新闻和小道消息食物链的源头,在克林顿弹劾案中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发生性关系之后,Drudge Report抢在所有媒体之前对此事做了报导。最早得到消息的Newsweek拒绝报道此事,莱温斯基案东窗事发时,Mike Mc Curry正担任白宫新闻秘书。

Mike Mc Curry:
我记得Drudge Report上的新闻一般会放一个周,我第一次听说此事时是星期一的早上,白宫新闻处收集了一些白宫是新闻,Ann Compton问,你听说了吗,我们获得的一些新闻资源会导致总统被弹劾,这是个麻烦事,我瞪了她一眼,说,是ABC说的吗?她说,不是。
白宫的新闻记者引述Drudge Report的新闻来源不是个好事,那时,我们对世界上有Drudge Report这种没有原则的新闻媒体感到可怕。我们是1998年1月谈论的这些事,那时Internet还不象现在那么发达,那时我们几乎还没有建立白宫的网站。
事发之后,有人告诉我是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事,我说,你是说那个大个子实习生吗?他们说,是,我记得我当时狂笑起来,这简直太八卦了。

弹劾案引发了大量在线议政性网站,其中最著名的是Joan Blades以及Wes Boyd创办的MoveOn.org。

Joan Blades:
Wes和我当时在一家中餐馆参加一个关于政府在丑闻中应如何表现的讨论,我们起草了一个只有一句话的请愿书,议会必须立即对总统的行为进行追究并将此事向公众公开。
我们将请愿书发给了不到100个朋友或家人,请他们签名并发给更多人,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就收到10万份签名,那是98年,在那之前,互联网上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收到100万份签名。

Wes Boyd:
这件事让我们最受鼓舞的不是说,看,那些大人物终于不敢小觑我们了,而是压根就没有什么大人物,当你知道政治中存在着多少真空时,那实在可怕。

90年代dot-com的繁荣在1995年Netscape IPO期间达到高潮。首发日,Netscape的股价几乎翻番。长期以来,硅谷一直是现代投资人疯狂投资的地方。一些公司,如Amazon, eBay,拥有真实的商业模式;很多创业公司则没有。然而,很快下滑接踵而来,2000年3月10日到2002年10月10日之间,nasdaq综合指数,主要是科技和Internet公司,下挫78%。

Hadi Partovi:
有很多高科技创业公司会参加一些募资晚会,这些公司一般会带上他们的商业计划和PowerPoint演示,他们还没有技术,他们会在一个晚上募集到1000万美金并当晚就花掉25万或50万。

Jeff Bezos:
这些公司花钱从不心疼,他们得到2500万,然后一个电话打到Super Bowl就在广告上花掉一半。

Hadi Partovi:
多数投资人不懂Internet,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些带着个dot-com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值钱,有一天会很了不起,而他们快赶不上了。我记得有个DrKoop.com,他们在亏钱,大约一个月1000万的样子,然而他们仍然做了IPO,募集到大约10亿美金,这些事简直太荒谬了。

Rich Karlgaard的《Upside》杂志是第一本讲述硅谷创业潮的杂志。

Rich Karlgaard:
那个时期,最热门的职业,你会看到一个25岁的人,他的头衔可能是“业务拓展副总裁”。我曾问一个人,他的公司做得怎么样,他说,“哦,很棒,我们已经开始第三轮融资”,我说,那你们的销售收入呢,你们赢利吗?他说,“我们还处于pre-revenue阶段”。

Vinod Khosla:
你知道,所谓dot-com的溃败是从股票市场这个角度来说的,并不代表其真实的增长,如果你看一下,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一直到2008年的Internet流量,没有任何下滑,人们说dot-com衰退,但Internet的使用一直增长。

Gary Reback:
硅谷经历过繁荣,但从未经历过Internet这样的繁荣,公司纷纷上市,在硅谷你很难请到律师,大的律师事务所从别处调律师过来,你也请不到保险商。硅谷是那样繁荣,你无法外出吃午饭,因为没有停车位,你订不到座位,人们取消会议计划,简直就象在LA一样,已经失去控制。

Pets.com是一家出售宠物食品和用品的公司,人们现在还能记得1999-2000期间他们在全国做的广告,他们于2000年底关门,CEO是Julie Wainwright。

Julie Wainwright:
我们上市后集得8000万美圆。我们一直有赢利计划,公司也在这样做。第一年,我们的销售收入是5000万到5500万。但很显然,我们仍达不到目标,所以,2000年11月,我把公司关闭,把钱还给了股东,我没有走破产这条路。
人们以为我们花了大量的钱用于广告,事实上没有。因为我只在主要市场上放广告。人们只是记住了当时广告中那个可爱的小木偶。如果你想想Pets.com在那短短的几年做了什么,我们超过了Pet Smart和Petco成为当时第一品牌。

Jeff Bezos:
我那次投资的唯一收获就是一只小木偶,一只昂贵的木偶。

Rich Karlgaard:
从那以后,在Palo Alto的街上,你会看到有些汽车上贴着这样一个胶贴,“亲爱的上帝,我死之前又看到一个泡沫”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上线,Internet迎来了大规模的骨干网络建设。Global Crossing以及Qwest Communications一类的公司铺设了大量光缆以满足高带宽的需要。

虽然美国的通讯系统并没有象Paul Baran所预言的那样,迎来全面的攻击,2001年9月世贸中心被袭击的悲剧对Internet也带来压力。Craig Partridge是BBN Technologies的首席科学家。

Craig Partridge:
世贸双塔倒塌后,随即摧毁了其中的通讯系统,曼哈顿南部电力供应中断,支撑华尔街的大量数据中心停电。
就Internet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世贸双塔倒塌,接着,华尔街的数据连接中断,世界上一些别的地区的网络也发生中断,因为他们靠世贸双塔下面的线路连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如非洲,从大洋底部拉一条线过去比直接穿过那些贫穷地区要容易。
但只过了两个小时,网络就恢复了,数据中心找到备用电源,那些金融机构,他们通常在西海岸有异地备份,很多家庭也在几分钟内恢复正常。
人们在9/11期间大量使用Internet,因为电话系统已经超载运行,人们花一个小时都打不通一个电话,所以,人们涌向网络,Internet变得异常重要,突然间变成新闻的主要来源。

1998年,两个 Stanford  大学的学生 Sergey Brin 和 Larry Page,设计了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越任何产品的搜索引擎原型,他们给它起了一个十分古怪的名字,Google,今天,Google 统治着整个搜索引擎市场。

Larry Page:
早期我们所做的只是理解事物的相对重要性,那时,搜索引擎,象Alta Vista是这样工作的,比如你搜索大学,会返回那些在标题中有三个“大学”字样的页,那时的搜索引擎基于文档中的文字,那是一种传统做法。
我们想,既然这些文档都放在网络上,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找出那些更重要的?即使在Google的原始阶段,我们在Google中输入大学,它已经可以首先返回前10所大学。
从一种意义上讲,那就象一些人在做排名,我们只不过把人们的排名集中起来。我们这样看问题,有多少人链接这个页,他们怎么描述它,他们在链接中使用了什么文字。你可以将那些写网页的人的智慧集中起来,我们使用程序自动做这些,这是一种群体智慧,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史蒂芬.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以应对苹果的衰退,他早期的举动是推出iMac,一个一体化,色彩时尚,便于上网的电脑,4年后,苹果推出 iPod 和在线音乐商店iTunes。受盗版的冲击,当时的唱片业已是步履蹒跚。那时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博客,史蒂芬.乔布斯的私人日记,一个叫Daniel Lyons的Forbes杂志作家假扮乔布斯写下了那些日记。

山寨乔布斯:
唱 片业几年前就看到了这个趋势,音乐的数字传播,自从CD发明以来,祸患就埋下了,人们可以自由拷贝这些数字音乐。于是他们看到音乐的下载,看到了Napster,他们知道必须换一种方式,如果你能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来做,人们就会花钱去买。但唱片业那帮家伙又懒又蠢,或者吓破了胆,他们无所适 从。我认为苹果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苹果说,好吧,我们来设计播放器,开设音乐网店,我们来做这桩生意。

2001年,Jimmy Wales发布了在线百科全书Wikipedia,一个全靠志愿者编辑和维护的百科全书。从一开始,Wikipedia就不得不面对各种问题,内容的准确性,庞大的编辑群,偏见以及蓄意的破坏。

Jimmy Wales:
你如何对一个社区进行革新?创立规则?但你如何平衡这些,从一方面,在社区中实施严格的制度,任何行为都会受到审查并可能遭受封杀,另一方面,完全放任任何人做任何事,这两种方式都行不通,真实的社会也是这样,这是一个大家如何共同生活的问题。

早在Matt Drudge和Arianna Huffington成名之前,Dave Winer已经开始写据称是最高的博客了。他的动机是让独立程序员发出他们的声音,未被删节的声音,他从1997年开始撰写Scripting News。

Dave Winer:
新闻界很容易受俗辈的影响,新闻界总是关注那些看上去对实际上是错误的东西,那些俗辈认为,苹果死了,Mac系统没有新软件了。我就是一个Mac系统的程序员,便为苹果而战。这就是我为什么频频写文章的原因,我不想让新闻界的那些论调得逞。

今天,网络上有1亿1300万个博客。 Elizabeth Spiers是Gawker的创始人,这是一家位于纽约Manhattan的小道新闻博客。她还是Dealbreaker网站的创始人,以及Mediabistro的编辑。

Elizabeth Spiers:
Nick Denton和我一开始只把Gawker 当作一个每周拿10个小时来打理的业余爱好,我从没想把它做成一个正式的公司。Gawker是对那些我喜欢的事情的一种有意模仿,当代的媒体中,我特别喜欢SpySuck.com以及英国的Private Eye,我喜欢那种尖锐的讽刺,象Mark Twain的“A Humane Word from Satan”。Gawker的声音很象我自己的,我喜欢质疑与恶作剧。

生于南非的Elon Musk很小便接触计算机,12岁那年为一个叫做Blaster的游戏写代码。1998年,他推出x.com,一个在线金融服务网站,他们拥有一个在线支付服务后来同Paypal合并。Musk现在从事私营火箭业并处于领先地位。

Elon Musk:
对我来说,Internet改变了人的天性,就象人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访问信息,关于人性的信息的积累。现在很难隐藏信息,如果说过去人还可以藏着阴谋的话,现在很难了。
现在的钱是数字化的,我们应该在这个领域有所创新。金融系统不过是一些数据库,汇款就是把钱从一个数据库转到另一个数据库,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身份识别码,如E-mail地址,第一年结束时,我们有了100万客户。

Howard Dean是Vermont的前行政长官,现任民主国家委员会主席,他在2004年曾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是第一个使用 Internet 作竞选工具的竞选人。当时有个Meetup.com网站将不同的团体组织起来。

Howard Dean:
我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多年的助手Kate O’Connor不断地向我提起Meetup,她说,你知道吗?你现在Meetup上排第5,我说,Meetup是什么鬼玩意儿,她就解释给我听,接着她说我第4了,两周后,我排名第2。
我来到Meetup发现那里已经有600到800个团体,他们向我推荐了网络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网络社区,极少政客懂得这是什么,他们还以为是自动取款机。
Internet是报纸发明500年来最重要的民主工具,Internet重建了美国政治,共和党也因为这个惹上了大麻烦,美国的政治不再是自上而下,命令与服从的模式。现在,如果那些年轻人想搞点什么事,他们就上网,他们查找 信息,寻找小圈子,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建立一个圈子。
所以,当我们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我们雇了一帮25岁上下的聪明孩子,他们直接睡在桌子下面,关键是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

2002年,Netscape 的前工程师Jonathan Abrams创办了他的社会网络Friendster,虽然Friendster在硅谷被热捧,它很快被Tom Anderson与Chris DeWolfe创办的MySpace超越,接着,另一个更干净的,面向大学生的网站Facebook面世,Facebook由Harvard大学的Mark Zuckerberg, Dustin Moskovitz, 以及Chris Hughes于2004年在宿舍创建。Jonathan Abrams现在是Socializr的创办人与 CEO。

Jonathan Abrams:
在Friendster之前,也有人在网上发个人资料,但那一般是些Geek或在征婚,一些人在Match.com上发了资料并希望别让熟人看到,我想改变这种状况,创办一种服务,人们可以发布自己的资料,然后大大方方地邀请朋友过来,就象鸡尾酒会或夜店。
Friendster影响了一代同类站点,这件事的代价是,我每天都从各种社会性网站收到各种请求,不只是LinkedIn, MySpace和Facebook。有人从Twitter上跟随我,从Pounce上和我交朋友,在Yelp上把我加为好友,在Flickr,在YouTube,到处都是。

Chris DeWolfe:
MySpace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允许个性表达,用户的个人资料页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地方,他们可以定制这些个人资料页的颜色,照片,背景音乐,这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年轻人渴求自我表达,渴求与众不同。

Mark Zuckerberg:
一旦人们拥有了可以有效地保持联系,交流的能力,就会发生各种事情,比如在哥伦比亚,Facebook以西班牙语在那里发布的时候,他们立即使用这个分散的交流工具展开了对军队的抗议。

Chad Hurley曾在Paypal任图形设计师,他于2005年联合他的Paypal同事Steve Chen创办了YouTube。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用户产生内容的视频网站,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2007年,YouTube消费的带宽相当于 2000年Internet的总带宽。

Chad Hurley:
我们只是看到这样一个机会, 我们有数码相机,我们的手机可以录象,我们有大量的视频节目放在电脑中,却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上传并和其他人分享。
我们注重短片,因为它们在网上吸引大量的观众,我们并不需要那些高质量,完整,全屏幕的视频。人们在收邮件,访问网站,阅读文章之余,可以看看我们的短片。
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其它视频网站存在了,但他们不允许用户的交互,不允许用户上传,而我们允许用户自由上传,我们每一分钟都可以收到用户上传的超过10个小时的视频节目。

Andy Samberg 是每周六Night Live节目的嘉宾主持,他2005年12月17日播出的节目”Lazy Sunday”片段在YouTube上轰动一时,在 NBC 要求YouTube删除该视频之前已经被观看500万次。

Andy Samberg:
可以说,我对Internet最早的记忆是我们在聊天室里面假装另类,如果在我们孩提时代,Internet和网络视频就有了,我们可以把那时的很多蠢事放到网上,做的人越多,变数就越多。如果你出了个视频,给很多人带来欢笑,你就会在小圈子里出名。

1999 年后期,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硅谷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元气。但随着社会网络,以及YouTube一类的网站的兴起,Web 2.0泡沫在重新积聚。Gina Bianchini以前在Goldman Sachs投资银行工作,他后来联合Marc Andreessen创办了Ning,一个让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创建社会化网站的服务。

Gina Bianchini:
如 果我们看一下新媒体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任何新媒体都要花费1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使命。电视机发明以后的前15年,仅仅是将那些广播剧 拍成电视节目来播放,10到20年之后,才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电视节目。这也是我们创办Ning 的意义,Internet的真正使命是社会化,是双向交流。
和MySpace, 和Facebook不同,Ning的目的是让任何人创建他们的社会化网站,我们最终会看到数百万的社会化网站,这并不疯狂,他们会遍布所有国家,Ning现在已经在 220 个国家拥有注册用户,46%的流量来自美国以外的地方。
2007年,CNN联合YouTube举行了一次YouTube辩论,由网民向参与者提出问题,这是美国政治向网络渗透的一个迹象。Howard Dean不愿公开宣称哪个参与者在Internet面前更聪明,但答案是Barack Obama。Chuck Todd是NBC新闻主管,以前曾任政治网站Hotline的编辑。

Chuck Todd:
Obama实际上成了大佬2.0,和所有成功的2.0模式一样。Internet是Obama的唯一途径,因为他们的那个结构陈旧的 Party组织一直处在克林顿这个名号的阴影下,他必须找到办法扩大选民,必须找到办法更改规则,要改变规则,他必须借用技术创作奇迹。

防止你的网站被注入式攻击的第一步是理解什么是注入式攻击。一个注入式攻击是网站的某个访客在你的网站输入表单中输入了某种内容,试图改变你的MySQL查询本意。例如,某些人可能会在登陆窗口使用这种方法绕开登陆。如果你的查询用户名和密码的形式类似这样子:
[code=’sql’]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AND
password = {password }
[/code]
那么用户可以使用任意的用户名,使用这个密码:
[code=’sql’]’ OR ”=”[/code]
从而使得你的验证用户名密码的MySQL查询变成:
[code=’sql’]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anyuser’ AND
password = ” OR ”=”
[/code]
由于空串总是等于空串,所以查询条件永真。因此可以看到,MySQL注入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因为攻击者可以看到那些本来应该通过登陆才能访问的数据。防止你的网站受到注入式攻击是非常重要的。幸运的是,PHP可以帮助我们防止注入式攻击。
MySQL将会返回表中的所有行,根据你的程序逻辑,可能会导致全部用户都登陆了,因为他们都被匹配到了。现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打开magic_quotes_gpc选项(也是PHP的默认情况),这样的配置将会自动添加反斜线,转义全部'(单引号),”(双引号),\(反斜线)和空字符。但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解决,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会导致风险的字符都被转义了。PHP有一个函数可以转义全部可能带来多余SQL子句的MySQL字符。这个函数就是mysql_real_escape_string()
使用这个函数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你可能已经打开了magic_quotes_gpc选项,这时候使用mysql_real_escape_string()会导致第二次转义。下面这个函数避免了这个问题,首先判断
magic_quotes_gpc选项是否打开,然后再决定是否执行mysql_real_escape_string()
[code=’php’]

[/code]
需要注意的是,quote_smart()函数会自动给字符串加引号,因此你不需要自己加。
另外需要注意,因为不同的MySQL版本对于过滤的要求不一样,mysql_real_escape_string()需要一个MySQL连接才能工作,因此必须第二个参数传入一个MySQL连接。在本机安装MySQL的情况,可以省略,但是如果本机没有装MySQL,或者远程连接到MySQL,则这个参数必不可少,否则mysql_real_escape_string()将返回一个空字符串。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以在下面评论,我们一起讨论。

[singlepic=15157,left]

他6岁时,16岁的她成了别人的新娘,新娘惊鸿一瞥令男儿情窦初开;他16岁时,26岁的她不幸丧夫守寡,孤儿寡母令血性小伙不胜爱怜;19岁时,为避闲言碎语,他毅然和她逃至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在峭壁上开凿出6000级石梯,徒手营造他和她的爱情家园……

江津南部中山镇往南30多公里,是数万亩连绵起伏、人迹罕至的深山,这里紧邻四面山,是渝、川、黔三省市交汇处。深山中有一座叫半坡头的高山,山顶海拔1500米,夏天与外界温差在8度左右。

探险队深山惊遇“野人”,“野人”问:毛主席可好?
2001年中秋,渝北鸳鸯镇一队户外旅行者前往四面山附近原始森林探险,在深山老林里走了两天两夜不见一人。
这天,探险队准备攀爬半坡头,发现竟有条人工修筑的石梯通向山顶,石梯上有新鲜的打凿痕迹,撒有新鲜的泥沙,却不见人。两小时后,队员们来到山顶,四周一片寂静,突然,密林中传出窸窸窣窣的响声。
探险队中一程姓队员回忆:“我们以为是野兽,吓得不敢动。”不一会,只见一男一女两个野人背着柴火从林中钻出来。“仔细一看,又不像野人,他们都很老了,分明是人的模样,穿着老式蓝布衫。”
得知队员们来自重庆城,二人问了句:“毛主席他老人家身体可还好?”看到队员们拍照的闪光灯,女“野人”吓得直往男“野人”身后躲:“你那个恁亮,杀人血脉,不要整了。”

原来,两位老人不是野人,是山下高滩村村民,女的叫徐朝清,男的叫刘国江。50年前,19岁的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招来村民闲言碎语。为了那份不染尘垢的爱情,两人携手私奔至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远离一切现代文明,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为让爱人出行安全,刘国江在悬崖峭壁上凿下石梯,一凿就是半个世纪,共凿了6000多级。

探险队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带下山,并给石梯命名为爱情天梯。从此,不断有人上山探望这对隐居深山半世纪的恩爱夫妻。

峭壁上6000级石梯,打造出一段生死别恋
11日中午,记者前往半坡头探访这对传说中的深山“野人”。中山镇场镇往四面山方向10多公里处有个叫长乐村的集市,过了这个集市,采访车沿着飞龙河畔在山沟里行进20多公里,没见到一个人。
大佛菩萨庙座落在河边,这里,任何交通工具都毫无用武之地。庙旁,一座七八米长的独木桥搭在飞龙河上,河对面便是半坡头山脚。

[singlepic=15154,right]

跨过这座被当地村民称为大木桥的独木桥,是片桫椤林。行走在松软的枯枝败叶铺成的小道上,身边是缓缓流动的云雾,桫椤树不时伸出枝叶,挡住去路。林间间或露出褐红色的岩层,这是属距今至少六千万年的丹霞地貌。
穿过桫椤林,眼前就是上山的石梯。路越来越难走,到后来,需手脚并用才行。有的地方是松木搭的桥,走在桥上,头上脚下全是翻滚的云海,感觉像在天上。大多数石梯建在悬崖峭壁上,路面不足一尺宽。有几处几乎是90度的垂直峭壁,行进时,上面的台阶快碰着鼻子。这些石梯硬生生嵌在巨石里,云雾中,竖直向上延伸。
天梯右边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万丈深渊,幸好左边峭壁上有人工凿出的一个个小坑,可以借力,石梯上也有凿子新凿的痕迹,撒满防滑的泥沙。同行的中山镇文化站站长刘栋林说,峭壁上的小坑叫手掰窝,这些都是细心的刘国江凿弄的。
两小时后,终于爬上半坡头山顶,粗略一数,竟爬了6000多级石梯。回望来路,刚才那些云雾已被抛在脚下,眼前一片丹霞流云,可看到万顷云海之上的座座山头,如临仙境。

“到了!”刘栋林说。密林深处传出一连串狗叫、鸡鸣。转过一道弯,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菜地围着一幢低矮的土墙屋,一道山泉从屋前流过,屋顶上炊烟袅袅。一位老婆婆坐在屋前缝衣服,一位老大爷在地坝砍柴,一只大黄狗警觉地在屋前转来转去,一群鸡则悠闲地在菜地散步。若非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像深山中居然会有如此仙境般的人间景象。

“小伙子,有客来了!”发现有外人闯入,老婆婆招呼老伴迎客。
山里至今没通电,大白天屋里也一片漆黑,借着煤油灯,隐约能看见有三间房屋。屋里只有一些简单的自制桌椅板凳和木床,粗糙但结实,桌上一本发黄的毛主席语录特别显眼。
二人满脸沟壑纵横,牙齿掉得一颗不剩,但精神很好,互称“小伙子”和“老妈子”时,语气竟有些嗲。他们都穿着洗得发白的卡基布(老式蓝布衫),裹着厚厚的头巾,头巾边露出几缕青丝。
之前就听说徐朝清年轻时是大美人,记者不由多看了几眼:清瘦的脸庞嵌着一双大大的黑眸,满脸皱纹和松驰的皮肤掩饰不住昔日的风韵。

[singlepic=15153,left]

和两位老人交谈很困难,他们听不太懂山外的话,不知道江泽民,不知道邓小平,不懂什么叫接触,不懂什么叫谈恋爱,只知道“两口子要团结、讲情义。”采访中,文化站的刘栋林不停地翻译,记者才能听懂这段旷世情缘。
说起往事,徐朝清一脸羞涩。“笑人得很!我13岁欢喜(指定亲),16岁交待(指嫁人)。”言谈中,她悄悄和她的“小伙子”对望了一眼,两人眼里尽是柔情。

美丽新娘惊醒6岁童,发誓要找徐姑姑那样的人
1942年6月的一天,邻村一位美丽的姑娘嫁到长乐乡(现长乐村)高滩村吴家,住在村口的刘国江和一群小伙伴一路追着花轿来到吴家。
几天前,刘国江磕断了门牙。山里习俗,掉了门牙的孩子只要被新娘子在嘴里摸一下,新牙就会长出来,于是,刘国江比别的孩子更想见到这位新娘子。

[singlepic=15155,right]

在长辈带领下,小国江低着头来到轿子前。当一只兰花般的手从轿前的布帘边伸出,轻轻放到他的嘴里时,小国江忍不住流了滴口水,他紧张地一吮,却咬住了新娘子的手。新娘子用另一只手掀开布帘,小国江仰头发现,仙女般的新娘子正含嗔带怒盯着自己!轿子走远了,小国江还站在原地发呆……
“发啥子癫,你长大了也要找个这样的漂亮媳妇。”一旁的大嫂大妈开玩笑。

之后,村里人时常开玩笑问刘,长大后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刘就会很认真地说:“像徐姑姑那样的人儿!”
这个新娘子就是徐朝清,她从此印在了刘国江心中。但刘国江胆子小,路上碰见总是低头站在路边,悄悄用眼角余光看她走过,自己才敢动步。伴随着这样的偷看,刘国江成长为一个帅小伙。
“那时小,没得那些意思,只觉得她尊贵,我看她一眼就会脏了她。”回忆往事,69岁的刘国江嘴角带着淡淡的笑。

尊贵偶像不幸守寡,19岁小伙偕心上人私奔
10年后,徐朝清丈夫患急性脑膜炎去世,她一下子成了寡妇,独自带着4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1岁。
“娃儿恁多,老人不管,还说我克夫,苦啊!”说起往事,徐朝清眼里泪花直闪:“没得吃的,我就背起娃儿到山上捡火碳子(一种野生菌)吃,啥子作料都没得,3分钱一斤的盐都买不起。我就编草鞋卖钱,一双可以卖5分钱……”
这一切,适年16岁的刘国江都看在眼里,他想帮她,但怕被拒绝,又怕被人笑话,再说,他也不知从何帮起。
一个傍晚,徐朝清背着最小的孩子到村东的飞龙河去打水,不小心掉进河里。刘国江家就在河边,他闻讯赶到,跳进河里救起了徐朝清母子,这也是他第一次正眼看徐朝清。
之后,刘国江常常主动上门帮徐朝清做些体力活:担水劈柴,照应家务。一晃4年,两人都在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些别样的东西。闲话很快传遍整个村子,不断有人找到刘国江,叫他不要为一个寡妇耽搁自己的终身大事,吴家婆婆更是不高兴。也有不少姑娘向他示爱,刘国江理都不理。
1956年8月的一天,刘国江在街上碰到徐朝清,他上前搭话,徐朝清却丢下句:“寡妇门前是非多。”当晚,他悄悄走进徐朝清家,明确告诉她:“我要娶你!”望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10岁的汉子,再望望自己4个孩子,徐朝清边哭边摇头。刘国江急了,一把抱住她:“真的!”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发现徐朝清和她4个孩子不见了,一同消失的,还有19岁的刘国江。
“第二天下午,我们就到了这里,这个地方我以前打柴来过,知道有两间没人住的茅草屋。”说起当时的勇气,刘国江至今得意。

与野兽争食相伴,深山中他们养大7个孩子
从此,和刘国江、徐朝清相伴的,就只有孩子及蓝天白云、大山荒坡、古树野猴,但没有闲言碎语。
带去的粮食很快吃完,刘国江就到河里去捕鱼,徐朝清则去挖野菜。他们在山林里摘野核桃、野枣,把木浆树叶摘下晒干,磨成面粉,以备荒饥。一天,刘国江在树上发现了一个蜂窝,他受了启发,开始自己养蜜蜂,酿蜂蜜卖钱,一直到现在。
他们还在房前屋后开辟了几块菜园,分别种上土豆、红薯、玉米。可一天夜里,一群猴子将即将成熟的玉米偷了个精光。

[singlepic=15156,right]

1957年6月,一场暴雨将他们居住的茅草屋屋顶冲垮,刘国江只得牵着徐朝清和孩子来到山梁上最高的一个岩洞,那儿成了他们临时的家。
最让他们恐惧的不是狂风暴雨,而是山里的野兽。“很多个晚上我都听到老虎在叫,声音好大,地都在抖。”说起老虎,徐朝清至今仍一脸惧色。那晚,她在岩洞里哭着对丈夫说:“我好想有间瓦房住”。
刘国江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全家到两公里外的山坳里背泥巴烧瓦。一家人背泥巴背了一年,刘国江用石头砌了个窑子自己烧,又烧了一年,才烧齐所需的瓦。
“这些瓦就是那时烧的。”刘国江指着屋顶的瓦得意地说。记者还在地坝上发现一个用竹子做的竹夹,一打就发出巨大的“啪啪”声,这是撵猴子用的。“这几年没听到老虎叫了,可常有猴子来偷粮食,昨天还来了只老鹰,把一个正在生蛋的母鸡叼走了。我不敢打,听说打了要遭枪毙。”
“从山下带来的最小一个孩子5岁时掉进粪坑死了,我们后来又生了4个孩子,都是‘小伙子’接的生。1963年生老三刘明生时,我吃掉了家里最后两个鸡蛋。第二天,我趁他出去打野兔,悄悄上山挖野菜,他回来吓惨了。”用大山里的野菜和兽肉,徐朝清和刘国江将7个孩子拉扯成人,现在曾孙都有了。

他们有时也会下山,走4个多小时到最近的长乐集市买猪仔、买修路用的铁钎、送孩子到高滩小学念书……

为爱凿路半个世纪,愣头青修成了白发翁
半坡头在高滩村背后的深山中,和村上原本只有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相连,当年他们就是由这条路上的山。
怕老伴出行摔跟斗,刘国江从上山那年起,便开始在崎岖的山崖和千年古藤间一凿一凿地开造他们的爱情天梯。
每到农闲,刘国江就拿着铁钎榔头、带着几个煮熟的洋芋一早出门。先在顽石上打洞,然后站上去,在绝壁上用泥土、木头或石板筑阶梯。饿了,啃几个洋芋;渴了,喝几口山泉。
现在刘国江已经由小伙子变成了老头子,铁钎凿烂20多根,青山白云间,他奋力打凿,修了半个世纪的山路。
记者突然感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爱情的诠释,在这条爱情天梯前,显得那么苍白与空洞。
“我心疼,可他总是说,路修好了,我出山就方便了。其实,我一辈子也没出山几次。”摸着老伴手上的老茧,徐朝清眼里流出了泪水。
“我还能动!”刘国江伸手为老伴擦去泪水。两人旁若无人地互相心疼着,沉浸在他们的二人世界里,似乎忘了有外人在场。

“家务事怎么分工?”记者极不情愿打断他们。“我不会让她干重活,她年纪比我大,洗脚水都是我给她打。”刘国江说。
“我们两个一天也分不开。”徐朝清说,50年来,刘国江从来没将她一人留在家里过夜。他们从没到过江津县城,就算中山镇,刘国江也只去过几次。
不管谁有事出山,另一个准会在天黑前来到山下的独木桥等候,等心爱的人一起爬上爱情天梯回家——桥那头便是凡人的世界,他们没事从不过桥。

坐了一会,徐朝清非要请记者吃饭,说才杀了过年猪。酒菜很快弄好,但家里只有两个酒杯,便用碟子代替。酒过三巡,刘国江突发兴致要唱山歌。“年轻时经常唱,现在老了,没事也和老妈子在家吼两句。”

黄腔白调,徐朝清和刘国江开始合唱《十七望郎》:

初一早起噻去望郎
我郎得病睡牙床
衣兜兜米去望郎
左手牵郎郎不应
右手牵郎郎不尝
我又问郎想哪样吃
郎答应:百般美味都不想
只想握手到天亮
初二说噻去望郎
……

恩爱夫妻最后心愿,百年之后合葬大山中
半个世纪过去了,二老的结婚证早已被虫蛀烂,当年的闲言碎语也烟消云散,但二老仍不愿下山。村里一名叫邹家明的长者告诉记者:“恁多年了,没人说啥子了。当年别人说三道四,他们就不晓得跑到哪去了,前几年才听说在半坡头上,那山恁高,又有老虎,我都没去过。”
二老的女儿们早已嫁出大山,儿子们也出山当了倒插门女婿。因为儿女在山外,老两口近年来与外界接触多了些,但他们仍不喜欢外面的世界。住在山脚下的三儿刘明生有空就会上山帮父母干点力气活。“我多次让他们下山住,可他们说习惯了山上的生活。”
“她年纪大点,我能照顾她多久就多久。”刘国江说,他们二人约好,谁先走了,另一个就将其葬在山上,然后下山和儿子住,死后要运上山和老伴合葬。“娃儿大了,除了对方,没得啥放不下的,死了能一起葬在这山上就行。”

“爱情天梯”男主人公刘国江病逝
本报讯 前天下午,享誉海内外的江津中山古镇“爱情天梯”男主人公刘国江病逝,享年72岁。老伴徐朝清悲痛不已。她称,无法承受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知道今后一个人该怎么办。

五十多年前,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遭来村民闲言碎语。他们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过着近似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互称“小伙子”和“老妈子”。虽然“老妈子”一辈子也没下过几次山,但为让爱人出行安全,“小伙子”一辈子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一凿就是半个世纪,从小伙子凿成老头子,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

2006年,这个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轰动。来自国内外百余家媒体和不少游客蜂拥中山古镇,攀爬“爱情天梯”,探望这对老妻少夫。当地政府更是以此开始打造爱情天梯旅游景点。刘国江、徐朝清夫妇曾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他们的爱情也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还有人拟将其拍成电影。

据了解,刘国江因脑血管破裂病逝。本月7日凌晨3时许,刘国江像往常一样起床去地里看庄稼,约一个小时后,他回到家,突然瘫倒在地。12日下午4时40分,刘国江在儿子家里闭上了眼睛。刘国江病逝后,前来悼念的乡亲络绎不绝,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也连夜前往悼念。
自从老伴摔倒后,徐朝清就几乎不吃不喝。老伴去世后,她一直以泪洗面,反复说不知道今后一个人该怎么办。她说,待自己去后,要和老伴刘国江一起葬在“爱情天梯”的尽头。
“我们要为他们的‘爱情天梯’建一个爱情博物馆,派专人看护。”中山镇党委书记程纵挺说,他们将让6000级爱情天梯维持原样,并修建防护栏。刘国江和徐朝清居住了半个世纪的小屋就是爱情博物馆,也将保持原样。博物馆里,将陈列着见证这对绝世恋人的所有物品,包括刘国江用过打凿“爱情天梯”的钢钎、铁锤、用了半个世纪的煤油灯、发黄的毛主席语录、本报关于“爱情天梯”的报道……
当地政府还透露,刘国江的葬礼在本月18日举行。
整整一天了,82岁的徐朝清几乎没挪动过身子,静得如同雕塑。她一直木讷地坐在“小伙子”的遗体旁,哀怨地凝视着面前那具黑木棺材。里面,装着那个曾承诺要陪她一辈子、照顾她一辈子的爱人。对徐朝清来说,老伴走后这一天,比她和“小伙子”在山里隐居的半个世纪都要长。

昨天的江津中山古镇长乐村,那座叫半坡头的山脚下,那6000级“爱情天梯”的起点处,空气依然清新,流水依然清澈,桫椤林依然茂盛,空旷的山谷将凄婉的哀乐尾音拉得很长很长……
“小伙子”刘国江的灵堂就设在三儿子刘明生家里。“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低沉的旋律中,徐朝清不停重复这句话。
没人能回答她,徐朝清也不需要别人回答——“小伙子”的去世,带走了她的一切,甚至6000级“爱情天梯”于她,都已无意义。
徐朝清不时把脸贴在棺木上,用手抚了又抚。淌下的泪还挂在腮边,新的泪,又溢出眼角。

“你走了,今后我一个人怎么办”
“要是不摔那个跟头……”徐朝清喃喃道。
7日凌晨3时许,刘国江像往常一样起床去地里看庄稼——猴子、野猪等动物常常半夜来糟蹋——约一个小时后,刘国江回到家,刚在床头坐下,突然栽倒下去!
“小伙子,啷个了?快起来!”徐朝清惊慌扑上去,拼命摇动老伴。刘国江毫无声息。
“刘三(指三儿子刘明生),快来,你老汉不行了!”黑暗中,徐朝清冲到半坡山顶,也是“爱情天梯”最顶端,对着山下凄厉地喊,全不顾住在山脚的儿子能否听到。山间,只有她自己带着哭腔的回音,和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徐朝清又踉跄着跑回屋,奋力将体重是自己近两倍的老伴扛上床,盖上铺盖——海拔1500米的山顶半夜很冷。
“下山找儿子。”这是徐朝清惟一能想起要做的。她拿起电筒,在夜雨中冲下山去。
和“小伙子”上山半个世纪以来,这是徐朝清第一次将老伴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走这6000级天梯——“都是他牵着我的手,扶我下山。要不,他下山办事,我在家里等他。他从不放心我一个人走山路。”徐朝清对记者说,但她的眼光依旧定格在那具黑木棺材上。这一次,在这个雨夜,徐朝清终于独自下山——她要救老伴!
雨夜里,湿滑的天梯上,徐朝清第一次嫌这6000级要走这么久。她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5时许,她终于擂开儿子的房门。
“我吓呆了。万万想不到妈妈半夜三更会一个人下山,还蓬头垢面的,浑身裹满了泥。”刘明生说,他当时差点没认出自己的亲娘。
刘明生叫上妻子陈洪治和家里所有人,飞奔上山。“母亲非要和我们一起上山,但她的肩、背和腰已经摔伤了。我们没准她跟来。”
天未亮,刘明生等人已赶到山顶。此时,刘国江已无法开口说话。“我们准备抬他下山时,他艰难地举起手,颤抖着指了指橱柜上的全国十大经典爱情证书,和一日本友人为他和妈妈画的像。”刘明生明白,父亲是要他将这些东西一起带下山——那都是父母绝世爱情的见证。
“抬着父亲下山后,老远,就看到冷风中,母亲抱着双肩,站在院坝上,向山上张望。天刚亮,我们就把医生请到了家里。”刘明生说。
医生诊断,刘国江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淤血。
“你说了要照顾我一辈子,陪我一辈子的,啷个就先倒了。今后我一个人怎么办?”这是徐朝清那天对“小伙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你说要带我坐飞机火车,你说话不算话”
此后6天里,刘国江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但我们说什么,他能听懂。”刘明生说,父亲临走前几天,母亲一直守在他身边,几乎没吃过什么东西。
6天里,刘国江能做的,只是让“老妈子”拉着自己的手,听她回忆半个世纪以来,在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的生活。
每当看到那些带下山来的证书、画像,躺在床上的刘国江就会眼神发亮。那幅画像,是今年3月,一位日本友人专程上山看他们时带去的。“我在网上看到你们的爱情故事,太感人了,这是我在日本凭感觉为你们画的年轻时的画像。”当时,听了翻译的话,徐朝清笑着说:“不像,不像。”但此刻,徐朝清却笑不出来:“我说不像,‘小伙子’一个劲劝我‘收下嘛,别人一个心意’。”

两年来,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上山看他们,也给这对与世隔绝的恋人带去很多山外的东西。一开始,他们害怕,也不习惯“凡人”打扰他们。在经历了惶恐、逃避、好奇之后,已能坦然尝试接受外面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因凡人的打扰而变得逐渐“文明”起来。不变的依旧是那份质朴,那份不染尘垢的爱情以及那条“爱情天梯”。
“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政府给我们送来电视,你还没看够,却要丢下我走了。我一个人活着还有啥意思?!”徐朝清的语气幽怨:经典爱情故事颁奖时,你去过湖南,还坐过飞机。重庆十大感动人物,你又去了重庆,见过那么大的场面。每次,你都说我身体不好,不让我去。你说过哪天要带我坐飞机,坐火车。你还说你身体比我好,比我年轻,要给我送终。你说话不算话……徐朝清旁若无人地对着棺材埋怨“小伙子”,语气中,带着往常惯有的嗲声。
12日那天下午,刘国江突然有些烦躁,他用颤抖的手指示意“老妈子”将证书和画像放到他身边。“我给他拿来了,他还在那儿指。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是一把放在墙角的铁锤。”徐朝清突然明白了,她将铁锤拿来,又找来一根铁钎,放在老伴身边,刘国江终于安静下来。

当天下午4时40分,刘国江在儿子家里永远闭上了眼睛。身边,放着最能见证他们绝世爱情的物品。
“父亲去世时,他们俩的手一直紧紧握着。我拖了好久都没拖开。”刘明生说不下去了。
“你走了,谁来陪我唱《十七望郎》”
“我们两个一天也分不开”,记者想起两年前,第一次见到刘国江夫妻时,他们说的话。但现在,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却残酷地出现了“断层”。徐朝清说,“小伙子”的去世,带走了她的一切。她不知如何应对今后的生活。
刘明生说,他们会把刘国江葬在山顶,“爱情天梯”的尽头,再接妈妈在自己家住下。但徐朝清不高兴了:“不行,你爸葬在哪,我就要住在哪。我要一直陪在他身边。没有我,他也会不习惯的。”
“你走了,哪个叫我‘老妈子’,哪个来陪我唱《十七望郎》?”记者离开时,徐朝清仍趴在黑色棺材上,和“小伙子”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凄婉的哀乐中,徐朝清又哽咽着,轻声唱起那首她以前和老伴最喜欢唱的山歌——《十七望郎》

初一早起噻去望郎
我郎得病睡牙床
衣兜兜米去望郎
左手牵郎郎不应
右手牵郎郎不尝
我又问郎想哪样吃
郎答应:百般美味都不想
只想握手到天亮
初二说噻去望郎
……

“小伙子”走了,但“爱情天梯”还在,爱还在,爱情亘古不变。

[singlepic=15152]

前天的伊朗飞弹试射搞得人心惶惶,但在同时却有眼尖的人发现由伊斯兰革命卫队发布的图片似乎有一枚飞弹无论射出的烟雾,还是在地上扬起的尘土都跟画面中的其它部份相似。一天之后,大概是发现纸包不住火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给了答案:

[singlepic=15151]

「Photoshop,让你的飞弹试射增加 33% 的威吓力!」

[singlepic=15158]

[singlepic=15159]

[singlepic=15160]

[singlepic=15161]

[singlepic=15162]

[singlepic=15163]

[singlepic=15164]

[singlepic=15165]

测试环境

  • 系统 : Linux
  • 服务器 : Apache/2.2.8 (Unix) PHP/4.4.7 mod_ssl/2.2.9 OpenSSL/0.9.8c mod_fastcgi/2.4.6 Phusion_Passenger/1.9.1 DAV/2 SVN/1.4.2
  • 内存使用量 : 19.93 MByte
  • MYSQL 版本 : 5.0.45-log
  • SQL 模式 : 沒有设置
  • PHP 版本 : 5.2.6
  • PHP 安全模式 : 关闭
  • PHP 允许来自 URL : 关闭
  • PHP 内存限制 : 90M
  • PHP Max Upload Size : 7M
  • PHP Max Post Size : 8M
  • PHP Max Script Execute Time : 30s
  • PHP Exif 支持 : 是 ( V1.4 )
  • PHP IPTC 支持 : 是
  • PHP XML 支持 : 是

call.php
[code=’php’]
‘;
$a = new A();
echo $a -> a1.’
‘;
echo $a -> b -> b1.’
‘;

$a -> late();
echo $a -> b -> b1.’
‘;

echo ‘B:
‘;
// new B without a parameter, warning.
//$b = new B();
$b = new B(‘p’);
echo $b->b1.’
‘;
// Access to a private property, error.
//echo $b->b2.’
‘;

echo ‘C:
‘;
$c = new C();
?>
[/code]

define.php
[code=’php’]
‘;

// When access to a property,
// must put $this-> in front of them.
$this -> a1 = ‘aa’;
$this -> a2 = 1;
$this -> b = new B(‘not test2’);
}

function late()
{
// Not working this way
//self::b=new B(‘not test3’);

// Works fine
$this -> b = new B(‘not test3’);
}
}

class B
{
var $b1 = ‘nothing’;
private $b2 = 8;

// Can’t overwrites constructor
function B_foo()
{
echo ‘Inside B constructor
‘;
$b1 = ‘test’;
}

// Constrcutor with a parameter.
function B($what)
{
echo ‘Inside B constructor
‘;
$this -> b1 = $what;
}
}

class C extends A
{
var $c1 = 123;

function C()
{
echo ‘Inside C constructor
‘;

// This is OK.
//parent::__construct();

// This is OK too, but not so OO,
// cause sons do not know their father.
parent::A();
}
}
?>
[/code]

输出
[code=’php’]
A:
Inside A constructor
Inside B constructor
aa
not test2
Inside B constructor
not test3

B:
Inside B constructor
p

C:
Inside C constructor
Inside A constructor
Inside B constructor
[/code]

总结
PHP对于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支持还是很弱的。

  • 实例化一个类只能在类外面或者类的函数中(包括构造函数),而不能随声明随new。
  • 类的构造函数可以用与类名相同的函数,或者用__construct()。构造函数不能重载,且一旦定义了带有参数的构造函数,实例化该类的时候必须传递参数,否则会报warning。
  • 类的函数中访问本类的各种属性的时候,须使用$this关键字指定本身。在我的环境中(PHP 5.2.6),self::不起作用。
  • 类的成员不声明或者使用var声明,则默认是public成员。
  • 支持继承,使用extends关键字。默认不调用基类构造函数,必须使用parent::__construct();或者parent::A();(其中A是基类的名字)来显式调用基类构造函数。parent::可以使得派生类可以访问基类的成员。protected关键字有效。
  • 实例化类的时候,如果构造函数没有参数,可以简写为new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