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事情比较多, 上午的主要工作花在了交流上, 因为要做几个项目的中间模块的缘故, 跟上下游模块的同学交流了一把. 认识了第一个本科的学生, 也是四年级刚毕业, 不过下面去哪里他还没决定, 说是要出国吧. 我想从微软多干几个月, 然后出去找个好工作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吧.
下午的时候Mentor拉上我去开了个小会, 见到一个PM, 美国黑人, 穿的花里胡哨, 吃着荔枝在那里主持会议呢~ 进去说起我们的项目, 他上来第一句就是什么时候能做出来. 后来Mentor也解释了, 他们PM就是做这种时间控制的, 这样问也很正常~
然后我的压力就很大了呀, 毕竟要求人家提, 东西得我自己慢慢做嘛. 而且这段时间也不是只做这一个东西, 我手里还有两个小东西也要做, 分身乏术啊~~
别的没什么了, 以后想起来再说.

如昨天所说, 环境熟悉且融入之后, 事情就开始变得复杂而缓慢. UI组的资源等了好几天了还是依旧俩字, 嘛也没有. 今天一直在做一个数据分析的活儿, 大概就是几百个大东西, 每个包含几千种小东西, 要求知道哪些小东西的组合出现在的大东西数最多, 要求知道所有可能, 就是穷举. 无疑这是个阶乘级的算法, 基数大概是5000, 要求穷举2个的一直到6个的可能. 算法很快就写好了, 这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跑这个程序. 如果按照我的性能优化方案, 可以节省近百倍的时间, 可惜需求人不这么想呢~

没办法, 跑呗. 这倒是好事, 机器CPU在转, 我就可以休息去啦.

实在和我关系太密切了~文中王坚, 就是我们DIT组的组长. 浙江大学原来学心理学的.

新闻来源: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刚刚举行的“实习生日(Intern Day)”上,当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访美归来的实习生讲述难忘见闻的时候,来自杭州的《今日早报》记者杨影更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的独特文化产生了兴趣。她追问着曾在浙江大学任教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王坚博士以及来自浙江的两位优秀实习生代表关于实习生项目的种种疑问,探究着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的成功经验。于是,她回去后写了下面这篇关于“又到实习高峰期,国内企业应该学学世界首富的做法”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反响。
“我们培养的实习生,未必非要成为我们的员工,事实上,实习生当中成为我们员工的比例非常小.”迄今为止,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招募过2500多名实习生,而其中只有100多人留在了微软工作,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小文说,这些离开的人很多都十分优秀,他们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或者去别的公司就业,但我们不完全是为了挑选员工,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成才,即使实习生们最后没有选择加入我们,甚至是到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去,将来也是我们事业上的伙伴
盖茨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许多人都觉得,比尔·盖茨每年请实习生去他家聚餐,不过是他笼络人心的一种“走秀”,面对这个问题,王坚说,不认识他的人难免要这么想,但是接触过他的人,肯定会有一种感觉——他非常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他把实习生看成是与公司其他员工有同等价值的人.在美国,只要是微软的实习生,几乎都有机会参加盖茨家的湖边烧烤宴会,实习生们可以自由地结识出席宴会的微软高层、同科学家们攀谈,盖茨会走到实习生中间,接受实习生的提问,与实习生交流.
这次尽管没有去盖茨家,但作为两年前为盖茨个人开发“读书专用”软件的工作人员之一,王坚对盖茨“尊重员工个人价值”的印象十分深刻.
原来,盖茨保留着一年“闭关修炼”两周的习惯,在称为两周的“thinkweek(思索周)”中,他要做的不是其他,就是在电脑上阅读每个员工为他推荐的好文章.
让王坚没想到的是,比尔盖茨使用过软件以后,居然特意召集开发成员,花半个小时做了一个使用反馈报告,深刻地与基层开发人员谈了自己使用软件的体验,并提出一些改进设想.
周昌印,来自浙江温州,就读于复旦大学,他是今年10名去访美的学生之一,谈起与盖茨的一面之缘,他说,原本以为盖茨在烧烤宴会上一定是“高高在上”,没想到,一点没有距离感.
周昌印当时问了盖茨一个关于盖茨基金的问题,他想知道,盖茨基金是否会面向中国开展一些项目.“盖茨给了我很详尽的回答,列举了许多有关中国地方农业、疾病的数据,同时还能拿非洲的相关数据做比较.他对自己基金要做的事情非常了解.”
浙大学生施晓晗说起盖茨,他说:“他站在实习生们中间,逐个回答问题,每个问题保证3到5分钟,没有任何敷衍了事.”
记者手记:为什么盖茨会请实习生吃饭  而有的公司却要收实习生2000元实习费
1998年以前,国内其实都不知道“实习生”为何物.“实习生”是什么?很多企业的眼里,是大学里那些青涩的、笨手笨脚的、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是拖累,是负担,缺乏效益.
现在正值大学生实习高峰期,前些日子,有个业务能力不错的大学生朋友给我发来邮件诉苦,他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一家单位向他收取高达2000元的“实习费”,“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免费劳动力,而且有时还是负担.”目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浙大毕业生任重也表示,在国内,诸多企业实习生制度不完善,缺少公正的选拔平台,所以,和大学生找工作一样,实习也得“认识人”、“托关系”,并被企业视为底层的累赘.
我想,国内的一些企业在收取“实习费”的时候,思路大抵是:大学生对我们毫无价值,我们给他们实践机会,是我们培养了他们,是我们给了他们实现价值的机遇,并且我们还要付出人力物力,所以,我们应当收取 “实习费”.所以,当一般的大学生听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厨房取用各种员工享用的点心、饮料,对着院长可以直呼其名,可以就任何问题向任何科学家提问,接触各类微软的资源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事实上,就我以前采访的经验看来,越是推陈出新、国际化程度高、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企业,实习生招募制度越完善,实习生的地位越被看重,企业越是爱在招募实习生环节上“烧钱”.而看国内,尽管有不少企业财大气粗,“人文”和企业文化的评价却十分糟糕,与“一流”永远有距离.
对于并没有对微软有重大贡献的实习生,盖茨选择了请他们吃饭,而我们的一些企业,选择了对他们收钱、居高临下或者拒之门外.我想,这其中的差别,不在于实习生们本身之间的差别,而在于用人单位对实习生价值认同上的天差地别.要不要尊重实习生,应该如何看待实习生的价值,企业有自己的选择权,但哪种态度有成功的结果?微软的地位和成就已经做出了回答.

今天的日志是第一次用Windows Live Writer写的. 我发现我已经完全适应了MSRA的生活, 同住的博士大哥提出的这个观点~ 他说我刚来的时候睡觉还是比较早的, 现在也能够适应这里的时间, 每天规律地12点睡觉了~ 听起来像是很辛苦的样子, 其实在MSRA里生活还是比较舒服的, 不冷不热, 好吃好喝,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汗, 不是, 在完成Mentor给的任务之后, 或者累了的时候…
Mentor这两天很忙, 连续两天上午开会到下午1点, 也不让人吃饭了似的… 晚上的时候, Mentor把我叫到办公室里好好介绍了介绍下面来我可能参加的几个项目, 问问我对于这样一个一个的任务什么看法, 我觉得事情多点是好事情, 生活越充实将来我越觉得这几个月成长大, 不是嘛. 然后Mentor再次带我去了UI组介绍一个人, 他写了一个程序的UI和代码… 很强吧, 去了之后我第一句就是问他的专业, 他居然也是学交通的, 跟前面介绍过的另一个UI组的大哥一样… 难道学交通的都是全能型人才?
晚上的时候人有点少, 据说都去看球去了,中国队亚洲杯, 最后5:1胜了~

入职一周了,这一周短暂且迅速,一晃之间入职的时候恍如隔世。这一周来做了不少事情,生命中难得找一段时间像这样专心致志地做一些事情。这一周来也确实做到了不少东西,成果算不上,但总算是有所改变吧。现在在MSRA的工作一周来已经接触了三个项目,其中一个已经结束在等Feedback,另一个在等UI的资源还没发开展,再有一个昨天也被我成功地做掉,这个速度,应该还算是很快的,保持我的一贯作风。

谈到学习,其实说来到微软能学到很多,其实不然,Mentor等人跟我一样都是学计算机的,本行的专家知道任务中哪些东西容易实现,哪些东西需要时间来研究,所以压力不会很大,卡壳的时候也有人能够理解你。相比在同济网的工作就完全不同了,很多提出需求的人本身不学计算机,对于编程没有概念,对于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甚了解,只是根据需要提出要求。这个时候,真正办事的人就会很有压力,而且当一个Demo出现而下一个Demo卡在那里时,客户往往还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什么什么操作你就是做不出来~所以我讲,来到微软像度假一样,只不过这个度假是一种良好开发环境里的精神度假,身体还是很累的~~

有点玄了,是吧~

谈点轻松的吧,再说说MSRA这边的环境。环境这个东西,不来的话光想是想不到,来了的话也容易轻视。说说品牌问题吧。

用谁家的电脑?答案是:清一色的DELL,且全部是液晶显示器(部分后来补的显示器是BENQ的)。
喝谁家的水?答案是屈臣氏蒸馏水,饮水机很好,不仅红色口流热水,另一个蓝色口流出来的是经过冷冻的水。
用谁家的打印机?答案是HP,MSRA有很多打印机,共享里面可以看到几十台,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最近的来打印,当然打印出来的第一张都是前几天介绍过的Banner Page。而且从打印机旁边的说明来看,HP在MSRA有专职的人员来维护这些打印机,很牛吧。
用谁家的网络设备?答案是我看不见,骨干交换机和路由器当然咱看不着,房顶上遍布的无线AP商标比较小,加上我近视…

今天星期天,人照例的少。Mentor和jth今天都来加班了,jth做到很晚,我走的时候是晚上十点多了,他还在奋斗呢。同住的博士大哥给我讲,MSRA确实有很多很努力的Intern和员工,经常拼命的工作。我就有点担心的是,有些员工30多了,一定成家了吧,这样玩命的工作,家里人咋想呢…看来我是个很看重家庭的人,Mentor今天跟我聊了一段时间,谈我们项目的背景,然后随便聊聊,问起我为什么不想出国,我回答的理由就是因为自己是独生,出国了之后没人照顾家里人。今天还有若干高中同学问起有没有回家,都想聚聚呢,很多人没几天就要出国了,都前程远大嘛~~再过几年就有几个诺贝尔奖啦~

项目的进展还算顺利,下午的时候走了几个小时的弯路,不过也不能全算弯路吧,毕竟是新技术的研究,从中也学到不少东西,整理一下准备也放上来。

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微软很多员工头衔都是“Researcher”,比如我的Mentor,今天我问他,这个“研究员”和外面科研院所的同教授级别的“研究员”是不是一个概念,Mentor笑着认为不是,不然的话MSRA这边阵容也太强大了。Mentor介绍说,这个职称与员工入职的时候学历有关,本科或者硕士进来是“ASSISTANT RESEARCHER”,然后可以升职到“ASSOCIATE RESEARCHER”,然后是“RESEARCHER”,组长是“PRINCIPAL RESEARCHER”。

第五天是星期六,这个星期挺忙的,比较累,也不想出去逛。前几天在北京的导师联系我,说他所在的那个地方里我不远,就在西边一点点的位置,有空可以见见,我想周末可能会打电话来吧。照常一早就来到公司,发现周末来的实习生还是很少的,大约10%的样子,基本都是外地学校的,像我一样不去公司就没地方可去~员工来的也很少,但是我Mentor组里来的还是比较多的,他们四个基本都来了,平均在这里工作了半天吧。

中午吃饭时候跟Mentor和组里其他几个员工一起,包括jth,听他们神侃很有意思~从中了解到微软对于研究的投入还是很慷慨的,在我看来实在浪费,相对他们的16GB内存的服务器,同济网的3GB内存的服务器使用率几百倍于他们~呵呵

微软打印服务器很有意思,大家公共一些打印机,需要打印的时候选择最近的打印机打印就好了。但是去取打印作业的时候会发现打印机打出来的第一页是一张带有主人alias的纸,上面还有打印时间,中间是一片空白,有几个用于会议记录的Title,底下是公司一些打印的规定和隐私说明,根据说明,多打出来的这张纸表面上看是浪费纸张,但实际上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15%到17%的打印作业。这张纸可以把两个打印作业明显地分隔开来,这样前后取打印作业的人就不会拿到对方的打印作业,从而不至于因为多拿或者少拿而造成必须再次打印的情况,同时,这张带有alias的纸还可以作为会议记录用纸,可以说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这种纸是最佳的草稿纸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