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为什么是为了回家奔波的人. 来到北京快一个月了, 还真的一天也没休息过, 也没出去玩过, 最远到了北大, 吃了顿饭就回来了~ 记得刚来的时候Mentor问我能不能处理很多很多事情之类的, 我的回答是越充实越好, 因为我希望这个暑假没有白白度过, 时至今日, 通过这一个月的熟悉与融入, 工作自然是做了不少, 生活确实和很充实. 这次回家, 其实是早就计划好了, 来京之前就计划暑假抽两个周末回家, 7月末一次, 8月末一次. 只不过这次回家抽的时间有点紧, 项目赶得急. 这两天一直说忙, 就是希望以三倍的速度把周末的工作赶出来, 这样回家的话整个进度不会因为我周末不在而耽误.
忍不住我还是想说说和微软员工及优秀实习生共事的事情. 上了大学之后我就很失望, 怎么来上大学的学生水平这么低呢. 后来疑惑变成肯定, 再就变成熟视无睹了. 关键的事情养成了经常检查的习惯, 这样才会保证几个人的合作能够把一件大事做成. 来到微软后与微软员工共事找到了高中时候的感觉, 只要自己能够做好自己这端的工作, 提出接口, 负责另一端的人一定也能够把另一端做的很好. 我才来这段时间, 就遇到两次这样的实例, 每次联调都非常顺畅, 感觉就是一个字: 爽~
今天深入了解了一下我们Cube的东北大哥, 原来人家是前两天浪潮组织的中国象棋人机大战的主要成员, 负责后面程序设计实现, 据说下棋的时候就是替电脑移动棋的那个呢. 强人啊. 藏龙卧虎.
标签: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北京这几天-第二十三天
今天晚上Adnan庆功带大家出去吃饭~ 口福居火锅城, 七个人浩浩荡荡冲进去吃饭~ 饭间我一直寻思的问题终于出现: Adnan想要知道我blog中到底写了什么.. 尤其是发给他的那封邮件里的那一段话内容, 于是乎Min姐姐和我一起把那段内容翻译给他听… Adnan纠正我到: PM的职责不止是像我写的那样控制项目的进度和完成时间,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Feeding people…
不写了, 太忙了, 为了回家而奔波的人啊.
北京这几天-第二十二天
王坚又来啦. 今天晚上9点半正当我跟Mentor讨论得火热的时候, 王坚博士又来讲话了~ 首先, 他对Mentor说, 发现自从招了我之后晚上就没怎么回过家, 我原以为Mentor一直晚上做到很晚, 原来是最近太忙才这样啊? 后面王坚聊了一会儿工作, 提出一个确实挺好玩的方案. 最汗的事情是, 王坚把他用的一个U盘送给了我, 真实受宠若惊啊…
这两天非常忙, Silverlight部分刚刚上手就面临着一个较大规模的项目开发压力, 我们两个主要从事开发的人都是现学Silverlight, 而且项目比较紧张, 不知道周末回家的计划会不会导致项目的延迟, 不过我做的那一块应该还好. 现在同时有四件事情齐头并进. 王坚还说我居然还有时间写博客~ 嘿嘿, 他哪知道, 我写博客是在上厕所的时间构思, 出来用10分钟写就的…
行了, 工作去了, Mentor一会儿去开会, 之前还有点事情我需要先做好.
北京这几天-第二十一天
今天太忙, 简单记录一下吧. 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这已经是三周了. 这三周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见识了真正做大事情的人做事的方法. 恕我直言, 微软很多实习生的水平不是很高. 但是我见过的所有员工, 无论正式员工还是Vendor, 水平都没得说, 与这样水平的人共事, 那才叫一个爽. 关键是省心啊.
今天中午出去和高中同学刘宁, 管鑫吃饭去了, 跑到北大东门那边去(差点记错成清华东门), 然后跑到南门吃饭, 最后围着未名湖转了一圈聊了聊. 这一聊更印证了上面写的水平问题. 其实高中毕业多年, 见得人也算不少, 跟人共事也很多很多, 感觉把任务交给别人去做的时候, 就是发现他们做的不如自己好. 不是说我是那种像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人, 同样的事情高中时候随便交给一个同学去做就能做得很好, 我看关键还是人的态度和能力问题. 也难怪在高中时候轻易举行的元旦晚会到了大学办一次这么费劲. 来到研究院, 跟微软员工共事, 让我再次找到了这种感觉, 不但他们能够想到我能够想到的东西, 还能够想到那些我想不到的东西, 我想这样的实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实习. 若干年之后, 回想这段经历, 一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北京这几天-第二十天
周日. 挺多人讲周末在MSRA加班工作效率蛮高, 因为没有人打扰, 而且很安静. 事实确实也是这样的, 我觉得对于实习生还好, 情况差不多, 可能员工周末受到的影响更少一些, 周末的时候只看Outlook就能看得出来, 收到的Email的数目明显少于平时. 而且自从上周开始, 周末也开始供应一些饮料, 生活很惬意嘛~
最近一直在学Silverlight, 当年想做UI的热情至今还是一点没有消散, 但是像以前一样对于UI的灵感还是少得可怜, 灵感这个东西真的是天生的, 天生没有做UI的才分, 我想不管训练多少年都是不如那些一开始就有天分的人. Silverlight这个东西要求的是设计天赋和编程天赋结合, 如果没有设计天赋, 编程再强也无处施展, 但是如果没有编程天赋, 那么想到的东西不能实现出来. 不过我觉得Designer一直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她们经常可以把UI细节想得很清楚, 然后扔给SDE, 别的就不管啦~ 那么SDE迫于时间和技术压力, 只好做出一个应对措施, 用Min Wang的名言讲: Cut! Cut!! Cut!!!
做一个猜想, 如果WPF和Silverlight技术今后深入人心大规模应用, 那么最佳组织方式应该是设计师和SDE结对编程, 既一台电脑两个人一起开发, 这样应该是走的弯路最少的方法.
北京这几天-第十九天
太小的北京城~ 下午的时候小焦QQ发来消息她人在清华, 参加会议+看老公, 看见清华东门的微软MSN部门的牌子, 以为我就在那里, 确认一下, 我说我就在那里旁边轻轨的下一站, 于是乎想见见面, 我也想见见她老公, 于是乎他们两人骑车来知春路这边吃饭. 结果…. 走在半路, 居然碰上颖子… 这个概率真的很小, 我在上海四年, 大街上碰上认识的人不过三四次, 小焦这来到北京一共几天就能碰上熟人, RP是好啊.
今天星期六, 因为下周一员工off-site, 很多员工今天来加班把时间补上, 很多人做到很晚, 一直到晚上11点我离开西格玛的时候, 国伟他们几个人还在工作, 不知道工作到了几点. 觉得这一点挺不容易的, 都是有家室的人. 上午的时候我们PM Peng Xu交给我一个XML文档去做, 于是乎我对于微乳存在牛人的看法又一次坚定了. 那XML可谓写到极致, 定义非常详细, 不长的一个XML定义写了很长很长, 远看上去, 就是俩字, 壮观! 近看上去, 就是一个子, 晕! 看到我很晕, Mentor凑上来看看, 然后做出了鉴定: 这家伙是学XML出身的… 后来到Peng Xu Cube里求教的时候, 看到几本XML砖头被垫了显示器, 嗯…
继续学虚幻的Silverlight去~
北京这几天-第十八天
今天星期五了, 主要的事情有两个, 一个是下午开了一个战战兢兢的会, 另外一个晚上的时候王坚请客看电影~ 下午的会, 因为Adnan的出席我一直战战兢兢, 一进会议室PM, Designer我都认得, 他们也都认得我… Min Wang姐姐说我是风云人物, 到处都在讨论我的博客.. 看来做事就得低调点, 其实这次也没高调, 我哪知道微软的副院长用Google… 你说他要是用Live Search, 得到的结果就是:
We did not find any results for 王坚 architie.
多好…
东西讨论的差不多, 会议气氛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Adnan表示他收到了我写他的那段话, 但是因为收到的是中文, 所以一直不知道什么内容, 然后Min姐姐就让我给Adnan翻译… 当然我说No… 这里致歉一下,Adnan不是非裔, 应该是南美裔.
说点正事, 项目效果很好, 我指UI, UI的Xiangwei姐姐拿PowerPoint做效果图, 演示产品的功能和效果, 然后坐在下面的Chiqing, 我和Feng Hu这些真正编程做事情的就盼着PPT不要翻了..因为每翻一次, 都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刺激和大量的工作量… 我真想去做UI… 做个PPT把你吓死~
然后晚上发生的事情不仅让我这个下午参加会议的人想加入UI, 几个同行的弟兄出来都想进UI组了… 《变形金刚》
平均一年才会看一次电影的我, 这一次其实算是有点失望. 这部片子特效做的当然无可挑剔, 世界特效水平也能明显看出自黑客帝国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惜这个故事编的不是很丰满, 留下的活叉口太多, 怎么讲都讲不下去, 不能说是一个遗憾. 说两个吧, 第一个是男主角在湖边抢人GF的时候, 那个男的从此就就范了, 居然后面再也没出来过.. 肯定这里原来是有情节的, 后期被cut了.. 另外一个, 怎么可以冰冻机器人呢? 为什么冰冻他就乖乖地不动了? 机器人家园的星球看起来是没有大气的, 那样的夜晚也很冷的, 发展了多年的机器人就不会开发一下防冻技术? 说是量子技术, 能把量子冻下来的温度怎么可能用一个手提的喷射装置实现… 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