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天check out了. 今天想多写一点关于同济网的文字.

BBS真的是一道风景线, 当大家无聊, 有新闻, 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自己找来… 我已经记不清是怎么知道有同济网这个地方了, 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我还没有来到上海的时候就开始在同济网混了. 我的早期ID有这些: goldenstudio(UID: 21874), nocoo(UID: 37049), zocazo(UID: 133076). 主ID的CS(UID: 64495)是在04年注册的, 跟我同系的还有一位CT兄弟, 刚注册ID那段时间还是混得很熟的~

得知被同济大学录取之后就开始到同济网来寻找组织, 在同济网认识了三个将来的同学, 都是03计算机专业的. 这三个人也是我在同济最早认识的人. 三个传奇人物~ 其中就有将来在嘉定版活跃的cnsjw. 进入技术组以来, 我一直怂恿他来做嘉定版的版主, 可人家对这个不感兴趣~

那段时间的同济网, 牛人满天飞, 不过也就那几个. 尤其是我们计算机口上的几个牛人, 真是崇拜得一塌糊涂. 比如乱童啊, payaqa啊, 这些… 自己呢就夹着尾巴做人, 上面那些ID发帖都少得可怜, 现在搜最早的帖子只有几个了.

主ID, CS这个ID, 到现在注册也有三年了, 这才刚刚3000贴, 说来惭愧啊. 其实我当年还是很水的. 忘了是谁揭发的了, 好像是兔兔兔同学? 嘿嘿, 也曾经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某版(大一生活吧)回复首页所有帖子一遍, 让最新回复人变成我的名字… 悄悄地悄悄地, 不许这样了…

大规模的发贴是在进入技术组之后. 进入技术组的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年初原站务SweetMajor发了一个团队招募的帖子(http://bbs.tongji.net/thread-442020-1-1.html), 现在还在. 于是乎心血来潮投了一个邮件给blue, 大体就是讲讲我是计算机系某某某某什么的, 把自己9年来(98年开始做网页, FrontPage那会儿)做网站的心得稍微说了一下, 然后就稀里糊涂进来了. 最感动的事情是blueonline经过简单考察就充分信任, 几个星期就把整个同济网论坛和Linux主机最高权限给了我, 这个这个… (虽说感动, 这种事情以后不再发生了, 那时候因为这是唯一的权限, 现在经改造会按需要授予权限的.) 当时系统还是celeste呢. 开发小组早就不更新, 后台还是英文的. 早期的版主可能记忆犹新吧. 新来的我上任三把火, 先把版主控制面板给汉化了, 得到大量好评… 同时也说明JTH比较懒, 顺手的事情不早做了…

Celeste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 当年. 后来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bug之中. 技术组前人和我都对ce系统进行了大幅的修改, 不过后来还是在我和blueonline的一次夜间对话当中决定要抛弃Celeste, 改投Discuz. (说明, 我睡觉很早, 10点睡, 早7点起, blue在德国跟我们有时差, 所以我的作息时间正好赶上和blue交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把系统转移到DZ是我继任以来最大的挑战. 先写转换程序, DZ有个志愿者项目, 可以免费为我们写转换程序. 那位大哥大大超出预期时间之后, 把一个写了大半的东西抛给我, 说是没时间写了, 写到这里剩下的就交给我了… 最后终于写完, 关服务器一天, 跑转换程序那一天真的是没白没黑. 同济网五年来数据不算少, 就怕跑着跑着出个错… 小bug无穷无尽, 记得跑了十几次才最终跑完转换程序. 那一天没出门, 也没吃饭, 就在屏幕上盯着. 转换到DZ之后, 记得blueonline是这样评价的: “CS的这次行动使同济网至少前进了5年.” 听到这个, 我甚是欣慰~

Performance是新系统最主要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反映出速度慢这个问题, 转换完的那几天换回去的呼声很大. 不过最终还是通过调整参数的方法解决了一些. 加了一条内存, Linux主机内存达到3GB.

blue远在德国, 平时还是跟SweetMajor打交道最多. 换硬盘那次真的是辛苦SweetMajor了, 去了趟机房没换成, 我跑了两趟才搞定, 重装系统, 转移到新硬盘, 同济网服务器从此不必为硬盘空间不足烦恼.

关于JTH, 他是原来负责同济网技术的学长, 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 平时只在MSN上简单交流, 主要是问问服务器的一些问题. 忽然有那么一个暑假前的夜晚, 他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他这边缺人. 最终说服我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 也最终见到了传说中的JTH. 在MSRA的事情我每天都会写日记, 一共近九十篇, 具体的可以见我的博客(点签名里的图片).

好啦, 回忆录到此为至, 断断续续写的, 肯定不连贯, 凑合看吧. 我到5000的时候会再写一次, 照这个发帖速度, 我研究生都快毕业啦.

今天中秋节. 在外这些多年, 对于这种团圆节的态度也越来越高涨. 记得小时候在家的时候对八月十五没什么感觉的, 出门在外的日子, 八月十五就成了一个想家的机会. 晚上的时候MSRA组织Mini Winedown. 本以为晚饭就此解决, 没成想僧多粥少, 没吃上什么东西就结束了… Mini Winedown变成一场UR的广告晚会, 给大家狂推荐了一把UR, 最后开始招聘… 这应该是我离开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活动了. 我发现我成了MSRA里的老人, 很多新来的Intern我都不认识了. 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因为最近开学嘛, 能走的都走了.

中午的时候组里的领导请大家吃饭, 东北大学毕业的就喜欢吃东北菜, 十几个人既有员工也有Intern, 热闹得很. 不过吃饭归吃饭, 干活归干活, 一边吃饭我就担心我的活啊… 又耽误1个多小时.

指日可待, 指日可待.

我回来了. 近几日真的要变成空中飞人了.

学校里那是百废待兴, 拿到新寝室的钥匙我很沉重的打开门, 早就听说新的寝室很破烂, 比本科生寝室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打开门一看果然很小. 事后量了一下是9个平方. 记得本科生寝室是19个平方. 新寝室真的摆上桌子摆上床再坐上俩人就基本什么也摆不下了. 后来买了一个饮水机, 想了半天才找到一个能放下的地方…

蚊子太强了. 被毒蚊子咬了七八个大包, 都是鼓起来很大的那种, 而且很痒. 被吃了…
回来了… 还有一周就该check out了. 不舍得啊…

后面会有三四天时间不一定会来写. 要回上海去注册和开学. 近几日上海台风肆虐, 我就天天盼着快登陆, 登陆完了减弱成热带风暴, 我的飞机好顺利飞过去. 本来想这次回去就直接Check-out算了, 结果月底的事情还是比较多, 走不了只好做到30号. 这样的话, 我会在20号回上海, 21号注册, 22,23搬家和处理别的杂事, 23号中午飞回北京. 30号回家, 10月4号去学校上课. 空中飞人的日子~

北京最近一直下雨. 接连两天都在下, 中间会停一会儿, 多半时候是小而连续的那种. 下午的时候, 三点多钟外面黑得像七八点一样, 像是酝酿一场暴雨, 不过最后下下来的倒不是很大. 北京的雨比上海的舒服很多. 潮湿的泥土散发出得气味如同儿时在家里闻到的一样, 熟悉而自然. 上了大学到了多雨的南国, 每次下雨却只能闻到一股酸味, 非常难受. 连续几天的雨天也让气温下降了不少. 秋天到了.

MSRA的确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前几天刘彬的同学提起一个人叫做潘爱民的, 然后问我知道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 IT写书的大牛, 翻译了不少著名著作, 比如一本计算机网络, 当年熟读好几遍. 又说这个人目前在MSRA, 而且就在隔壁的东区, 立即带我去看… 于是乎我们两人像西天取经一样去看潘爱民… 潘爱民累了, 趴桌子上小憩呢…

潘爱民,浙江海宁人,获得了南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各种版本的发展历程。潘爱民曾经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1999年曾经是《微电脑世界》杂志社的合作专家。他著写了《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翻译了多部经典名作,如《Visual C++技术内幕》(第四、六版)、《C++ 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质论》、《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等。

从2001年开始,潘爱民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共讲授了三门课程:《组件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程序开发环境分析与实践》,深受学生欢迎。2006年秋季在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

潘爱民获得了200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称号,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他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系统与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周末啦. 今天抽了个机会把博客的模板好好整理了一下, 汉化了小部分内容, 主要添加了些Google Adsense的广告.记得刚申请这个域名的时候就去申请Google Adsense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几天之后给我回信告诉我不通过申请, 因为浏览量太小了. 也难怪, 新站嘛. 现在通过申请了, 我也就加上了, 倒是真不指望能赚几毛钱, 最起码这种东西放在网站上多少说明我的站有点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