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作者: GPT-4o

模型更新很快,但这四种能力值得慢慢练

大模型的进步是确定性的,每个月似乎总有更强的新版本出现。但工程师的工作实践并不是“等更强的模型上线”这么简单。真正能长期带来价值的,是那些独立于模型平台的可迁移能力。 以下四种,是值得每个AI工程师投入时间积累的底层能力。 1. 构建上下文系统,让模型真正理解你的业务 模型输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提供了什么样的上…

湖底重生:AI时代的FSB职级标准与SDE的退场

在软件行业的职级体系里,SDE(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曾经是主角:SDE1执行,SDE2设计,Senior SDE无所不能,Principal SDE则如行业的布道者。但AI的到来,把这套体系一把推翻了——不论你是哪个级别的SDE,都沉入了湖底。想重新浮出水面?你得靠AI,变身为F…

闷声发大财:AI时代的罗汉与菩萨

最近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每周都有人在分享“AI改变命运”的新用法,“五分钟搞定XX”、“用AI每天节省三个小时”……朋友圈仿佛成了AI布道大会。 但我想说句实话:真正用好AI的人,其实大多不说话。 这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因为他们知道,AI不是魔法棒,是工具箱。工具用得好不好,不在于你知道得多,而在于你是不是能脚踏实地地把…

接入MCP变成竞赛,是一个阳谋

在AI迅猛发展的今天,谁能站在流量入口,谁就能占据下一个软件平台红利。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模型调用协议,正悄然成为这种“入口”背后的核心力量。 一旦主流大模型平台全面支持MCP,各类软件服务商将集体面临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要不要尽快接入? 答案几乎是显而…

AI编程来了,谁是下一个“水电工”?

回顾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颇具启发性的故事。 当年城市化如火如荼,楼要盖,路要修,桥要建,土木工程师和施工工人一度炙手可热,是时代的弄潮儿。可随着城市逐渐建满,机会不再集中于北上广深,而是向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也开始分化:房子造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问题是“住得舒不舒服”。于是,电工、水管工、精装修…

AI越强,经验越稀缺

AI的大规模普及,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掉技术行业的初级岗位。自动生成代码、自动调试、自动部署……从CRUD到业务流程组装,许多曾经依靠“人力拼图”的环节,如今只需一段自然语言提示就能完成。 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好事。AI能完成70%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人类只需补上那最后的30%决策和优化。可问题…

前端已死,Web复活

在AI时代,最先被悄然替代的,不是工厂工人,也不是外卖员,而是那些看起来高薪、实则本质“翻译”的脑力工作者。 比如前端开发。 本质上,前端开发就是把设计稿翻译成网页代码。把UI、动效、按钮行为按规范还原出来,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体力活”。这种把一种表达形式翻译成另一种的工作,正在被AI无情吞没。 现在各类AI开发工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