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闷声发大财:AI时代的罗汉与菩萨

最近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每周都有人在分享“AI改变命运”的新用法,“五分钟搞定XX”、“用AI每天节省三个小时”……朋友圈仿佛成了AI布道大会。

但我想说句实话:真正用好AI的人,其实大多不说话。

这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因为他们知道,AI不是魔法棒,是工具箱。工具用得好不好,不在于你知道得多,而在于你是不是能脚踏实地地把它嵌入自己的流程里,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切,在没有稳定产出前,其实没什么可“分享”的。

不是说分享不好——真诚分享当然是好事,但有个前提:你得先弄明白自己在干嘛。

过早地讲解、展示、做成“教程”或者“清单”,很容易陷入“好为人师”的误区。分享成了自我肯定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对问题本身的深入解决。

这让我想到佛教里的“菩萨道”与“罗汉道”:

  • 罗汉修的是自己,不打扰别人;
  • 菩萨度的是众生,愿意搭把手拉别人一把。

在AI这条修行路上,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要先走一段“赛博罗汉道”的:自己先练功、踩坑、稳住手艺,别一上来就想着变导师。

而真正愿意“布施经验”的人,往往在很后期才开口,那种安静而精准的声音,反而更值得听。

当然也别陷入“沉默就代表高效”的误区。有的人确实在闭门造车,有的人只是在摆烂。但高调喧哗,大概率是还没想清楚自己在干嘛。

所以,不妨务实一点,给自己三条建议:

  1. 少说多做,把AI变成你的肌肉记忆。不用每天新工具新模型都追一遍,关键是把它落到日常节奏里。
  2. 做点慢但扎实的事。比如自动化一个重复流程、优化一个写作逻辑、沉淀一个工作模板——这些能省力,也能积累。
  3. 等你真的做出点成果,再去讲给别人听。那时你讲的东西自然有人信、有人学、有人感谢。

赛博世界里,“修行”的概念比你想的还要实际:修的是稳定系统、有效流程、清晰认知。

别着急当菩萨,先稳稳当当做个靠谱的罗汉。